这碗“面”,全国人民都在馋!
河南
河南 > 地市 > 三门峡 > 正文

这碗“面”,全国人民都在馋!

灵宝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处,饮食以面食为主,且融合三省之长,各类面食缤纷荟萃。尤其面条,不仅仅作为裹腹主食,且花样繁多风味独具,令人回味无穷。

我们家的面条向来以手擀面为主,绝少吃挂面。父亲的观念是“挂面根本没有面味。”于是隔三岔五地,母亲就会擀一回面。舀出来两大碗面粉,用白水或淡盐水调成絮状后,反复揉压,直到面光、盆光、手光。盖上湿布,醒个一、二十分钟,开始擀。那条近1米长、通体暗红油亮的擀面杖在母亲的手下灵活自如,简直出神入化。视面条种类擀出或薄或厚的大面片,无处不均匀。

家里常吃的面条有这几种:

豆面

这一般是天气凉了以后吃得较多。其原材料不同于常规的小麦面粉,而是掺杂了一定比例的黄豆面,然后擀得极薄。豆面最要紧的是切面环节。只有细软如线的豆面条才是正宗经典。小时候我最爱看母亲切豆面。擀好后的面条一层层叠起,提刀,重力下压,以腕力匀速开切。母亲切出来的豆面条,纤细柔软均匀划一,真正的面线。切好后即时撒上一把玉米面,轻而有力地拎起来,顺势抖开。因为配了豆面粉,面条的整体颜色显得有些发灰。

煮豆面一般用清汤。滚在锅里的是提前泡好的黄豆,待黄豆烂了,就可以下面条。灶下入一把干柴,待火势正旺,母亲抖着那一把把豆面线扑簌簌地丢入锅里,顷刻便翻滚起来,注入半碗凉水,继续大火开煮,一般二滚即可。撒盐盛出,最后夹一筷子老酸菜盖在上面。有多少人知道,那团老酸菜才是这一碗豆面的灵魂?

酱面

其面条须擀得相对稍厚一些,切得也宽些,大概2公分的样子。吃酱面重在熬酱环节。热锅凉油,入老豆酱块,稍加点开水,小火煎熬。小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这个了。早早拿块馒头候在锅边,等酱熬好了赶紧蘸上一些。凉馍热酱,只有吃过的人才懂得那滋味有多销魂。母亲照例一边嗔怪我碍事,一边准备酱面食材的炒制。一般是切成麻将块大小的老南瓜、红白萝卜等一起煸炒,然后加开水,下面条。煮好的酱面酱香浓郁,滋味醇厚,吃完后恨不得连碗都舔上一遍。

清汤面

典型的快手面。一般面条是擀得极薄的那种,清水下面,丢几片青菜叶,或者是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缨子,或者是小白菜,甚至是芹菜叶子,总之有啥丢啥。煮好后连汤盛出,加点盐醋辣子,稀里哗啦就是一碗。与清汤面相照应的还有酸汤面,吃法类似于滚水泡馍。碗里提前放好盐醋辣椒油干韭菜或干香椿,先加点汤和开,再盛进面条。或者干脆捞干,拌上刚砸好的青椒蒜泥和黄瓜丝,这是夏天的通常选择,重口味亦消暑啊~~

油泼面


揉好的面团压成厚饼状,切成条块。四面抹油放在盘中使其自然醒制。然后两手将面提起拉扯,并顺势在案板上弹一下,继续扯开,直至成厚薄均匀的宽面条,故又称“扯面”。水开下锅,入青菜,捞出装碗,放盐、生抽、韭菜末、蒜末,辣椒面也是必不可少的。炒锅热油,趁油温最高时直接泼洒在堆头上,随即再倒一勺香醋,拌匀开吃。

臊子面

提前炒制臊子,传统的臊子中是必有五花肉末的,但我们家向来不喜荤,便以素菜为主。胡萝卜、土豆、泡发的黄花菜及木耳切丁,油稍热后入辣椒粉、蒜片炒香,放入切好的食材,炒至七八成熟时加入开水,再入豆腐小丁,小火熬煮,即为臊子。另起锅煮面条。捞出面条,加入臊子,搅拌搅拌开吃吧~~

这就是“妈妈牌”手工面,相信全国人民都在馋!在灵宝还有很多特色面食,如果你刚好是位“面客”,那么欢迎到灵宝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