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动刀容易维权难 野蛮生长的医美行业亟待监管
河南
河南 > 原创 > 凤鸣 > 正文

独家:动刀容易维权难 野蛮生长的医美行业亟待监管

“要想美,先变鬼。”对于下决心通过整容改变颜值的人来说,这句话是一剂良药。

但一年前的张梦(化名)没有想到的是,去做了整形入门项目双眼皮和隆鼻后的自己,“变鬼”的时长竟然是——无期。

张梦睁眼和闭眼对比

张梦睁眼和闭眼对比

2019年11月,张梦在郑州某美容机构选择了全切双眼皮和肋骨鼻两个项目,这座本该承载着她的“涅槃”愿景的整容院,如今带给她的只有苦不堪言。

术后鼻子挛缩朝天鼻、闭眼不全让张梦遭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张梦患上了重度干眼症和角膜炎,“睡觉半夜眼睛会被疼醒,不能吹风扇和空调。”

张梦现在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每次做梦梦到我还是原来的样子,我都开心的不得了。醒了之后总会痛哭流涕,我希望自己在梦里永远不要醒。”

回忆起术后的遭遇,她决定向医院讨个说法,并通过法律渠道来维权。“我要死磕到底,整形葬送了自己的后半生,29岁之后的我没有快乐了。”

美丽背后的丑陋:事故频出,“动刀子”容易“讨说法”难

张梦不是个例。有人为变美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019年1月,来自河南的网络女主播小刘因整容失败情绪失控,她坐在阜阳市一幢高楼顶上,试图轻生,在被救援人员及时救下后却于次日凌晨再次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019年8月,河南南阳28岁女子杨某,在一家名叫“宛和医疗整形”的美容医院整形后死亡。据其丈夫表述,杨某在离开时并未告知自己要去整形,当被通知赶到医院后,悲剧已经发生了。“我看我媳妇七窍出血,鼻子上全是针眼,她去做整容手术我根本不知道。”

还有前几天热议的#香港富商孙女在韩整形身亡#事件:香港已故纺织大亨堡狮龙罗定邦的孙女罗贝儿今年1月在首尔市整形医院接受抽脂和隆胸手术后死亡。韩国MBC电视台10月9日援引警方报告称,罗贝儿在韩国整形身亡,是严重医疗过失。警方调查发现,手术中作为镇静剂使用的管制药物丙泊酚引发不良反应,现场没有麻醉科医生。

医疗美容自诞生之日起,似乎总是伴随着争议。近年来,媒体公开报道过的医疗美容纠纷层出不穷。整容变成毁容,可能只是一念之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曾做过统计,2019年因医美导致毁容的投诉记录高达2万起。

独家:动刀容易维权难 野蛮生长的医美行业亟待监管

把视线缩小到河南,“缩胸”手术结果“缩没了”、丰胸后假体反转、20万黄褐斑治成花猫脸、天价美容针......河南整形美容医院、郑州爱美丽整形、郑州丽莎美容整形等众多美容机构的负面新闻也经常见诸报端,事故频出。

与此相对应的是,求美者的维权之路却异常艰难。“很多人维权无果,找新闻媒体曝光也是无奈之举。”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这几年跟整容医院打官司的人越来越多,但鉴定却是越来越难做。“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对‘整容失败’的界定。比如你去割双眼皮,你说医生整的太宽了,不美观,医生说我们就是故意设计这么宽的,适合你;再比如你做鼻子做歪了,医生也说这款鼻子的特点就是有一点点歪。整容本来就是对美的修饰,不是治疗疾病,而对美的评价每个人又都不一样,所以法医很难鉴定,律师有的时候也不好判断。”

还有一部分的求美者不仅在美容整形的科学常识上一知半解,在如协议签署、手术风险评估、证据留存、售后维权等多个方面缺乏相关意识,有的人甚至“协议没看懂就签了”,这就导致了之后的维权之路更是难上加难。

当营销大于医疗技术 铺天盖地的“美丽陷阱”

对于求美者来说,医疗美容固然可以“锦上添花”,但目前市场上的医疗美容医院鱼龙混杂、令人难以分辨。

与基础医疗不同,医美虽然是一种主动型的消费医疗,过度营销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在社交平台搜索医美项目等关键词,或者是在医美平台上随便浏览几个帖子,不一会儿就会收到数家医美机构的私信,甚至还会接到线下商家电话。

很多整容机构雇佣大批营销号在社交平台发布帖子,自称在某某医院做了失败的整形项目,在另外一家医院修复效果良好,用“踩一捧一”的营销模式为医院引流。

美容机构在摸爬滚打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大面积广告引流+现场洗脑,这其中也少不了“美容顾问”的推波助澜。

“病人通过投放的广告来到医院,再由美容顾问进行洗脑式宣传。”一位曾在美容机构工作的人员表示,“美容顾问”说白了就是医院的销售,本身的薪资并不高,大部分的同行为了销售业绩都会天花乱坠的吹嘘手术效果,想方设法获得更多客源。

独家:动刀容易维权难 野蛮生长的医美行业亟待监管

此外,折扣也是院方招揽消费者的惯常手段。很多整形失败的消费者都表示,“就是因为医院提到了有福利折扣,错过就不会再有优惠,才下定决定选择整形项目”。

无关医疗的营销服务大行其道,最核心的医疗技术却成为最轻的一环。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栾杰表示,在医美行业,“医疗本质”现在被淡化了,“很多机构想办法用服务、美学替代,包括一些专家认为美学是一个系统,要逐渐脱离整形这个医疗专业”。

“颜值经济”一路狂奔 野蛮生长亟需监管“开刀”

“整形”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如今“整形机构”鱼目混珠的情况下。

据德勤咨询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医美2017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925亿元,居全球医美市场第二位。德勤预计,2022年中国医美市场有望达到4810亿元,居世界首位。一方面是快速膨胀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是有资质的机构、医师供给不足,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市场缺口,也催生了更多的医美行业乱象。

独家:动刀容易维权难 野蛮生长的医美行业亟待监管

这些问题并非没有法规监管。2017-2018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了为期1年的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今年4月,为遏制监管中发现医疗美容乱象情况回升,进一步净化医疗美容市场,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海关总署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八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

就河南方面而言,据公开报道,仅2017年上半年河南共检查非法医疗美容机构达2123家,立案165起。针对郑州市医疗美容市场乱象问题,今年1月17日,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公安局、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郑州市医疗美容行业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规范医疗美容执业行为、规范药品、器械使用质量管理和规范医美机构经营行为,以促进医疗美容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保障市民群众的就医安全。

郑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医疗纠纷问题最为突出,针对这个乱象,郑州卫健委建立机构信息平台,该平台对郑州所有有证美容机构的违法违规、投诉举报等行为进行量化评分。另外,在此平台还可以查询到郑州市美容机构所开展的业务范围和医生、护士的信息,给求美者选择美容机构一个重要依据,更好的保障医疗安全。

有专家指出,纵使医疗美容行业已出台相关行业细则帮助分级管理,但无论从立法完善还是执法能力等各层面来说,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医师多点执业的隐患、未成年人整容,还有一些衍生而出的医美传销、贷款陷阱,有很多问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制约。”

值得注意的是,后疫情时代,医疗美容行业正在逐渐升温,甚至呈现出“触底反弹”的趋势,各大美容机构消费人数快速上升。但是对于求美者来说,不够成熟的整容技术、黑心整容医院、以及受害后的处理方式和能力依旧是给他们带来巨大伤害的根源。而面对监管浪潮,无论是民营整形机构还是公立医院,都难独善其身。是共同进步还是泥沙俱下?是优化升级,还是最后被淘汰?这考验的更多的还是它们的自身“内功”。(凤鸣专栏作者:陈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