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郑东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
河南
河南 > 地市 > 商丘 > 正文

驻村第一书记|郑东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

自动播放

国庆节前夕,阳光暖融,秋高气爽。柘城县张桥镇张桥村78岁的女村民刘素珍,因糖尿病并发症造成眼睛视力不清,是村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中午时分,她搬出扳凳坐在路边纳凉,听到有脚步声,她便询问:“是谁呀?我眼睛看不见行人,你们路过家门口,喝口茶水再走吧!”此时,走在这里的驻该村第一书记、40多岁的郑东杰,伏下身子亲切地说:“老大娘,你能听出来我是谁吗?”老太太刘素珍侧耳一听,眉开眼笑的立即答道:“哎呀!是郑书记,你来了?”这是笔者一行目睹的动人一幕。

商丘市盐业局驻柘城县张桥镇张桥村第一书记郑东杰

商丘市盐业局驻柘城县张桥镇张桥村第一书记郑东杰

郑东杰,一位普通的驻村第一书记,能够如此与村民们打成一片、水乳交融、亲如家人,视力不清的老太太刘素珍听到话音,就能够知道他是谁?并能够很快叫出他的名字,难怪原来卧在刘老太太身旁的一只小黑狗,见到驻村的郑东杰也会摇头摆尾、上蹿下跳、以示亲热。村民们都称赞:“驻村第一书记郑东杰,就是俺村民的老邻居,村里的事,他去跑,村民的事,他帮办,真是俺们的贴心书记!”

张桥村党群服务中心

张桥村党群服务中心

用心 使出“钉子”精神,夯实基础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是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必须注重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 郑东杰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就把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脱贫攻坚思想认识,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开展基础教育活动。他严格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制定党员学习计划,召集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经常邀请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致富能手参加座谈会,就如何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进行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村“两委” 班子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了力求村“两委”班子工作上互相支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他定期与村“两委”干部进行座谈,认真听取他们对村里精准扶贫、发展经济的设想、意见和建议。同时,他认真按照《党章》要求,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培养。目前,已有2名年轻有为的同志发展为中共党员。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他积极带领村里全体党员学习十九大精神,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举行升国旗、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等仪式,通过艰苦的努力,逐步把张桥村党支部打造成品德好、能力强、作风正、威信高、能带领群众脱贫攻坚、劳动致富的先进党支部,为该村实现如期整村脱贫提供了坚强地组织保障。

78岁村民刘素珍

78岁村民刘素珍

“建档立卡精细,扶贫才能精准”。郑东杰驻村后,为切实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与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到张桥村共有两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890户、2815人,现有7名村组干部、45名党员,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466人。为达到建档立卡精细,他经常组织开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核查和回头看工作,及时对贫困户信息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做到贫困户识别零差错,并按照贫困人口判别方法,严格执行农户申请、认定、民主评议、公示和逐级审核工作流程,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退出和纳入工作,确保经得起群众的监督,提高了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据有关资料表明:几年来,驻村第一书记郑东杰与“两委”班子成员经过积极努力,通过采取入户走访、实地调查、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等方式,分析了解该村的致贫原因,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制定了该村3年发展规划、脱贫规划和针对性较强的逐户脱贫帮扶措施,做到了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同时,在充分调研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及时向上级与有关单位反映群众的呼声,协调资源开发利用,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截止2017年底,使贫困发生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九大工程”全部实施,做到了“四通五达标”,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目前,张桥村已由昔日的脏、乱、差,蜕变成绿树成荫、街道整洁、文化设施齐全的美丽乡村。

脱贫户张华敏

脱贫户张华敏

用情 拿出“绣花”功夫,落实政策精准扶贫

“农民兄弟的质朴、憨厚、热情感动了我,一定要把群众当亲人,鼓实劲精准扶贫,让乡亲们早日过上小康之家的幸福生活”。这是郑东杰在驻村的岗位上经常说的一句话。

近6年来,郑东杰在驻村的日子里,百姓情结始终萦绕在心中。驻村伊始,他曾看了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学习其咋当第一书记的经验,增强了对农村农民的感情。记得2015年元月,春节将至,他到村里报到,闲赋在家的村民并没出现想象中的热烈场面,反而说啥的都有,有的说:“不是又给弄两箱方便面、一壶油,年底让给画个勾的吧?”有的说:“咋不来个财政局、交通局的干部,有钱能帮助村里修路啊!”还有的风趣地说:“盐业局来的,俺村可是不缺盐吃啊!”听了这些议论,郑东杰脑子里清楚地认识到:“贫困村真的需要精准扶贫,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以情感人,真抓实干,才能逐步拉近与乡亲们的距离,取得群众信任,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当年春节慰问,郑东杰是在大雪中进行的,村里报了5家贫困户,他争取单位支持慰问了10家贫困户。不过,慰问品由村民们想象中的两箱方便面、一壶油,变成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一提盐和200元钱,他真的给乡亲们发食用盐了,还是带加钙元素的营养盐。送盐时,郑东杰风趣地说:“含钙的盐不但能补身体的钙,还能提醒精神缺钙的人自食其力、丰衣足食”。一时间,这个趣闻迅速在村子里传开来了:“咱村来了一个补钙的第一书记”。

紧接着,趁着年关将至、农民兄弟大部分都在家里,郑东杰就挨家挨户的进行走访。走访之中,村民们有诉苦的、叫穷的、也有提意见的,但大家关心更多的是路能不能修、井能不能打、环境能不能得到改善?不管是什么样的话语,他都耐心、专心的听完农民讲出心里话,并把畅所欲言的村民当成朋友。当听完他们的诉求之后,就用现有的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加以引导,慢慢的由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到走到那里群众就能够跟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感情的增进,给予郑东杰干好工作的动力,从而使其更加体会到党的群众路线是战无不胜的成功经验。

返乡创业青年张涛

返乡创业青年张涛

扶贫唯有实干,没有捷径可走。郑东杰在实际工作中,一有时间就向广大村民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中央与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使精准扶贫政策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并积极与村“两委” 班子成员一起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近6年来,郑东杰的脱贫攻坚统计表上这样写道: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将全村35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享受5万元的小额贷款政策;该村实施危房改造47户;实施六改工程124户;产业补贴35户;办理农村低保69户、73人;农村五保9户、13人;办理残疾证55人;办理慢性病卡56人;实施教育扶贫86人;技能培训150人次;企业带贫133户;实施到户增收128户并入股分红;转移贫困户省内外务工145人。

郑东杰走访指导养鸽厂

郑东杰走访指导养鸽厂

“帮助残疾人与特困户,要从不落一人上做文章”。贫困户张华敏,51岁,因手残疾致贫,妻子去世,自己带一个女儿,已上小学,本人缺乏技术。郑东杰帮助他利用贫困户到户增收资金4000元,又积极为他解决小额贷款5万元,使其搞起了庭院白鸽养殖,月挣2000元,2017年实现顺利脱贫。贫困户张合德,60岁,原有 3个学生、2个研究生、1个大学生,因学致贫,造成家里特别困难。郑东杰入村后,给其解决小额贷款5万元,帮助有养殖技术的张合德夫妇开始养猪致富,现在己达到猪存栏100多头的规模,年收入20多万元,2016年实现脱贫致富。

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是村民们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为此,郑东杰按照该县的统一要求,对全村所有贫困户开展“六改一增”“回头看”活动,积极协调,创造条件,狠抓美丽乡村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工程,实施了美丽乡村、清洁家园建设工程,修通了全村道路;争取教育项目,建设了高标准幼儿园1个;争取水利项目,新打配套机井36眼,使张桥村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5%以上;新建文化广场2个,总占地面积达到3668㎡,总建筑面积为150㎡,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互联网宽带网络全覆盖,进一步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养鸽棚内鸽子生龙活虎

养鸽棚内鸽子生龙活虎

用力 豁出“黄牛” 劲头,强化产业持续增收

“强化产业支撑,是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必须用力实干,力戒空谈,要豁出黄牛的劲头,才能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这是郑东杰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确定的创新思路。

注重引进项目,壮大集体经济。该村39岁的返乡创业青年张涛,2015年返乡创业建起了白鸽厂。郑东杰帮助其协调资金20万元,流转土地5亩,为该村建成了一个“企业+农户”的白鸽养殖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存拦肉鸽达10000多只。今年,郑东杰又帮助其流转土地近70亩,扩大白鸽养殖厂规模,带领贫困人口打工致富。在此打工者每天可领工资100元左右。由于张涛对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又是党员,2019年还被推选进入了“两委” 班子。目前,村里又有3个青年人与其联合,准备再进一步扩大养白鸽规模,建成张桥镇的白鸽养殖基地。几年来,在郑东杰的带领下张桥村还相继建成了占地总面积2.2亩、厂房面积600㎡的扶贫车间和200千瓦的光伏发电一座,年创经济效益20余万元,填补了村无集体经济的空白,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道路硬化后的张桥村

道路硬化后的张桥村

家家有财路,户户上项目。郑东杰对于有劳动能力并不能外出的村民,为其创造条件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帮助70余人在扶贫车间和县内找到了工作;还帮助16户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同时,郑东杰还鼓励村民们依托村里白鸽养殖合作社,广泛开展家庭白鸽养殖,村民养殖的种鸽一年可繁殖10窝、一窝3个、共30只,最早38天可出售,乳鸽一个可卖20元,多饲养一个月可多卖10元,一只鸽子每天只吃一角钱的原粮,一只鸽子年纯利润150元;种鸽5个月即可配对出售。目前,建成的棚可饲养3万只。主要是网上销售到上海、温州、淘宝网等,下一步针对大城市限制活禽进入等情况,准备进行深加工,采取真空包装,销往外地。现在养鸽厂聘用3户贫困户、6个人务工,月收入2000多元。该村26岁的梁冬冬,是白鸽养殖厂销售白鸽的经纪人,日卖白鸽1000多只,鼓起了自己的钱袋子女。如今,村民们再也没有昔日贫困时期怨天尤人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勤劳致富、幸福和谐的喜人景象。

奋斗结硕果,实干铸辉煌。近6年来,郑东杰经过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帮扶队员不懈努力,使张桥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村”、县“五星党支部” 。由于精准扶贫成绩突出,省、市、县级现场会多次在该村召开。张桥村在脱贫攻坚省际交叉第三方评估中,群众的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受到领导和同志的普遍赞扬。郑东杰也获得了商丘市“十佳”驻村第一书记和商丘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文:李军祥 图:赵香华 视频: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