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石刻的远古太极图

河南南阳石刻的远古太极图

原标题:推荐丨河南南阳石刻的远古太极图

河南省南阳“岩石文”、黄山遗址、“不见冢”大墓群等一系列承载着中华文明探源重大信息和实证的发现、发掘和研究,我们用神奇、神秘、神圣来形容,应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太极图广泛分布在地处中国南北、东西交会处的南阳盆地,它体现出的南阳古文明肇始、南阳古文明光芒及南阳古文明的哲学思想。

南阳“岩石文”是远古先人们充满着智慧的思想文化成果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时代,利用磨制、火烧等方式在石头上留下的天书,用符号的象征性和爻窝组合的数位性承载他们的思想。

由白振国先生带领的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保护与研究中心团队发现它,试读它,“岩石文”的面纱正在撩开。

“岩石文”的符号图案布满了南阳地域多县、区的山中岩石上,内容丰富,内涵深邃。其中,在围绕鸭河工区梦山、南召县石门乡一带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发现多处原始太极图。

太极和太极图

太极和太极图,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解释,大致都存在于周以后的文献和周以后学者的论述中,南阳“岩石文”里的太极图,将给我们最原始最直接的答案。

太极是什么呢?太极是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源的范畴。太极一词,出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什么是太极图呢?太极图是阴阳伦理范式的符号标识,用图式深刻地涵盖了阴阳并深邃地张扬着宇宙万物的结构体例。太极图形是用于表达太极思想及内涵的。

南阳“岩石文”中的石刻太极图

南阳市鸭河工区和南召县石门乡相邻,这一带是深山区向浅山区再到丘陵地区的过渡地带,“岩石文”就分布在这一带的几十座小石头山上。这些山头海拔高度在180米到300米之间,山头相连、沟壑相通,太极图出现的山头上也发现有密集的“岩石文”爻窝和各种图形符号以及生殖崇拜的原型实物。白振国、张长运、蓝玉献、张建国、蓝成云、郑毅等人在对鸭河工区、南召县石门乡的岩石文考察时,发现了多处磨刻的远古太极图,现将其中九处介绍如下。

一,鸭河工区柳树沟村第一幅石刻太极图。

鸭河工区柳树沟村位于皇路店镇的西南边,丘陵地貌起伏的岗峦上,不少地方有岩石裸露。在海拔180米的岗坡顶上,十多处裸露的岩石分散在300多平方米内,每处岩石上面均有不同的爻窝和线条。岗顶偏东南斜坡上,一大块裸露岩石上有人工磨刻的圆的太极图形。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磨刻线十分明显,圆半径19米,在中间偏东北、西南走向有一条直的分割线,把圆分成阴阳两部分,象征天地两个太极叠加交互的状态。分割线的两边各有一个圆形爻窝,位于正东正西,两个爻窝距离2.8米。

第二,鸭河工区柳树沟村第二幅石刻太极图。

在柳树沟村发现的第一幅太极图西南约70米的斜坡岩石上,出现第二幅石刻太极图。这幅太极图经纬度和第一幅太极图一样,但海拔高度为170米,比第一幅低了10米。在一块倾斜约20°的石板上,人工磨刻了一个圆,圆的半径为1.25米,圆的中间有分割线,分割线呈西北、东南向,长2.5米。圆的中心磨刻一扁形的爻窝。分割线的西南方向半圆的外围,有十多条放射线,明显标示这部分半圆为阳,另一半圆为阴。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三,南召县石门乡石柱寺的石刻太极图。

南召县石门乡石柱寺的石柱山,海拔高度230米。山体基本呈圆柱形,直径100米左右,山顶上风化的石灰岩一块挨着一块,奇岩怪石似人似兽,鬼斧神工,惟妙惟肖,真乃灵秀之山。这里的很多石块上有人工磨刻的痕迹,并有不同的爻窝圆形符号,密布在形状不同的岩石上。山顶偏东南有一块凸起的三角形岩石,高3.5米,底宽5.8米,正面向东南128°。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三角岩石的正面,磨刻一太极图,呈圆形,半径45厘米,中间有一道稍弯曲的“S”线,把图分成阴阳两部分。上部分一个鱼眼爻窝,圆形,代表太阳(天),为阳极,下部分一个鱼眼爻窝,代表大地,为阴极。奇特的是阳极部分外部有数条放射线,应是代表放射着的光芒,放射的光芒线最长一条40厘米。阴极部分没有放射线。

四,鸭河工区黑石寨村山坡上的石刻太极图。

鸭河工区与南召县石门乡接壤的黑石寨村小学后边,一座不太陡峭的山头,海拔200米,几百平方米分布着十多块岩石,每块岩石上均有不同的爻窝排列,还有很多“△”形,和一排五个半圆爻窝、线条等符号,以及类似甲骨文的“易”“中”等字形。山头一块大岩石的东部,一块约15平方米的平整岩石上,呈现一个人工磨刻的三层圆盘太极图。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局部圆心“钺”形

奇特的是最上边凸出的圆的正中间,即圆心位置,磨制一个很大的呈“钺”形的爻窝。

五,鸭河工区下潘沟村的石刻太极图。

鸭河工区下潘沟村位于北纬33°19′14″,东经112°31′54″,海拔180米的一个山坡上长满了柞树,下面是鸭河水库的一个库岔,库岔约80米宽,水流清澈,山头缠绕起来像一条丝带在飘扬,山清水秀,风光艳丽。在离水面70米高的山坡上,一大块倾斜的岩石上面,是人工磨出的一个平面,平面上磨刻了三盘形状的太极图。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六,南召县石门乡小石庙村的石刻太极图。

南召县石门乡小石庙村与鸭河工区管辖的地方只是沟壑之隔。这个地方正是“岩石文”密集区域,一个小山头连着一个小山头,各个山头均有“岩石文”。位于大石庙和小石庙之间的一个山头偏东南方向,在一块较大的平面岩石上面,人工磨刻一幅太极图。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太极图圆的边沿是磨制而成,三面呈立体状。

七,南召县石门乡桑园村的石刻太极图。

位于南召县石门乡桑园村连绵的山中,一座座小山包紧密相连。在一个小山包的山脚下,一块孤立的大石,高2.6米,底部3.2米,上部4.6米,上宽下窄呈扇形,厚度4.4米,正面朝西北东南向。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顶部呈两边高中间低刻满了爻窝。在东南方向岩石侧面,磨刻一幅太极图。这幅太极图是发现的九幅太极图最小的一个,但仍然有其独到的特殊内涵。

八,鸭河工区梦山之顶的第一幅石刻太极图。

鸭河工区梦山是方圆几十公里最高的小山,孤峰兀立,山壁陡峭,山上建有祖师庙。山顶上巨大的岩石凹凸不平,一块叠压着一块,形态各异。还有两块巨石叠加,形成三角的中间似房子的空间。每块巨石均有人工磨制的不同爻窝。最大的圆形爻窝直径有40厘米。在山顶最高端一块呈45°斜立的巨石,巨石西南朝向的断面上,磨刻了一幅太极图。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九,鸭河工区梦山之顶的第二幅太极图。

梦山之顶有不少的石刻太极图形出现,因年代久远,岩石风化塌陷,很多图形破毁,个别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在第一幅完整的石刻太极图向西约30米的地方,一块大岩石长5.65米,高2.2米,北部侧面上保存了半个石刻太极图。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虽因岩石下部塌陷损坏了部分,但太极图的半圆线、分割线、放射线均好,仍具备太极图形的要素特征。

对“岩石文”太极图的理解

任何一个事物的出现都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源头,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继承,融合创新的过程,所谓“无古不成今”。后一代的文化现象是在前一代的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远古时期的太极图使我们了解了太极文化的演化过程,通过它的原貌能找到史前古人对世界宇宙的理解和表达,因此,我们认为太极文化的源头就在南阳“岩石文”中。

南阳“岩石文”的区域是“易”的诞生地,出现的太极图是初始图。之前,史学家一直认为最早的太极图产生于宋代,四川青城山岩石上的太极图就是宋代的。而南阳“岩石文”中所画的太极图的发现,也许会改变史学家的定论。

太极图的产生是人类观察自然的结果,南召县石门乡石柱寺山是铺展在自然环境中的最完善太极图案,是大自然撬动了人们的智慧的地方,原始太极图诞生于这里的自然山体形态中。

石刻太极图揭示了“龙”是太极图中的“S”线。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不少于8000年。(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雕塑”,考古学家定位距今约8000年,经商、周,至秦汉,“龙”基本成形)“龙”是干什么的,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瑞兽、灵物,而且变化无常;把“龙”看成是海、河、水的王;把“龙”看成是上古帝王们特殊的坐骑,把“龙”看成是帝王统治的化身,直至“龙”图案成为皇家的专利。

“岩石文”的太极龙,揭开了太极图三个谜底。其一,龙不是人们描述的瑞兽,是古人画太极图表示用的符号。其二,原始太极图的“S”线用“龙”表示,“龙”的上天入地之能量隐喻了阴阳之转化。其三,宇宙是个能量的世界。“S”线不是静态的一种等分线,而是一种巨大能量的代表符号。

石刻远古太极图符号要素的演变。发现九处石刻太极图的图形不相同,但内涵均表达阴阳互相转化,不可分割的理论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其一,现代太极图用黑白色代表阴阳。其二,原始太极图中的分割线也是多样性,有直的,如鸭河工区柳树沟村太极图。其三,原始太极图中的鱼眼与现代太极图的鱼眼内涵已发生了变化。其四,原始太极图的圆和现代太极图中的圆也有区别。现代太极图是标准的圆形,半径相同。南阳“岩石文”中九幅古老的太极图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

南阳石刻太极图和很多“岩石文”、岩画伴生在一起,据岩画协会专家推断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时代均有。南阳石刻太极图的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它不是产生在同一个时期,因而图形不同。古人是从深山、浅山、丘陵再到平原这样一个迁徙路线,笔者认为鸭河工区梦山和南召县石门乡桑园村的太极图历史更为悠久,而鸭河工区柳树沟的太极图处在丘陵区域,时间可能较晚。时间差异反应在太极图上是明显的,是一种传承关系。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南阳石刻太极图是为王者服务的工具和理论。

据考古学家推断,新石器早期时代,就有部落首领或者王出现,就有不同社会阶层,有了统治与被统治的现象发生。一个首领或者一个王,必有让人信服的本领,除自身勇猛无敌,还有高度的智慧和思想。他要找到为王所用的理论,树立一面大旗。分析南阳“岩石文”中的太极图,就能得知太极理论是为王的统治而产生的理论和大旗。

南阳“岩石文”的诸多发现,黄山遗址的考古,南阳“不见冢”谜底的即将揭开……南阳远古文明昭著于世,是文化之福,是南阳文化崛起的先声。(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