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裁员、降薪蔓延,券商度日维艰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牛市的年终奖还没焐热,熊市裁员减薪就来了。

牛市的年终奖还没焐热,熊市裁员减薪就来了。

刚过立秋,寒气袭来:多家券商已启动“过冬计划”迎接行业寒冬,让金融机构的风光不复如前。

这是证券行业寒冬下的一个缩影,除华融证券之外,不少券商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降薪,或者也动了降薪裁员的心思。

均降薪50%?华融证券薪资调整开始

每个月的第5个工作日,是华融证券的工资发放日,但是8月的薪酬发放日格外让员工关注和不安。

“降薪的传闻已经有段时间,但一直没有确定的方案,所以大家都等着在这一天确认是否是真的。平时一般下午就到账的工资,7月份的工资一直拖到了凌晨2点才到”。就在这两天,多位华融证券员工发现薪酬降了,即便如此,员工发现到手工资打五折开始了比惨模式。“大多降薪幅度在40%-60%,平均降幅50%,且前后台部门均受影响。降薪50%、降薪60%、拿到手的还不到之前的25%。”

对于“此轮降薪是结构性调整,确实会拉开员工薪酬水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要用市场化薪酬替代大锅饭式的薪酬分配”的说法,显然不少员工并不买账,最新落地薪酬方案引员工焦虑,情绪波动较大,有评论说“感觉对华融越来越绝望”。

根据券商中国拿到的一份工资结构调整方式显示,调整后的每月工资结构调整为职位工资+考核工资,原本随月发放的绩效工资调整为季度发放,各部门领导薪酬调整的自主权加大,考核工资标准浮动为±35%。

早在1个月前,中国华融就宣布要全员降薪18%。薪酬调整主要包括了公司高管层全部停发预发绩效和递延奖金。公司部门负责人以下暂停发放预发绩效和递延奖金,待风险考评结果决定后续的发放。发放税前固定工资部分扣除五险一金后全员减薪18%,再缴所得税后发放,上述计算结果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

据华融证券员工介绍,此次调整后,原先的职位工资被调低,约为六成左右,剩下的四成以及绩效工资当月不发,要等到季度或年度根据业绩达标情况发放,奖金部分未提,因业绩指标较高,这让大部分员工感到了压力,“肯定完不成,不能达标,一旦年底完不成任务,绩效就要泡汤,并且原本属于自己的职位工资也打了折扣,薪酬明显降低,而且部门领导手中的薪酬调配权利更大了”。

证券行业寒冬才刚刚开始?

二级市场成交低迷导致券商经纪业务不景气,资管业务处在规范阶段多处受限,自营业绩不理想,IPO缩水投行业务战线收缩,证券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寒冬。

结合上半年整体情况来看,券商的业绩不容乐观。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前7月有可比数据的28家上市券商累计净利润372.39亿元,同比下滑16.8%。

在这场寒冬之下,行业生态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证券从业人员也在经历着一场大变革。比如曾经头顶金领光环的投行保代如今也开始被“去产能”了,券商始于上半年的降薪裁员动作正在向各个业务条线蔓延,已有券商在薪酬和考核等环节进行调整,缩衣节食、开源节流。

申万宏源证券是今年最早被传大刀阔斧进行裁员降薪的券商,收入降幅普遍达到40%以上,甚至有申万投行人员晒出了月薪不足5000元的工资单,瞬间在朋友圈掀起一阵波澜。中信、广发、国泰君安等紧跟其后,几乎同步调整了投行人员的业务条线和薪酬架构,正式掀起了大规模的裁员降薪潮。据《券商中国》报道,今年投行裁员比例将达到40%。这一薪酬结构在5月份已经实施,受行情影响较大的投行、固收、资管、机构销售等部门或条线员工普遍难以达到既定目标,薪酬降幅最大。

存在调整薪酬结构的还有兴业证券。

兴业证券于5月正式修订发布《绩效奖励递延管理办法》,首次明确对全体正式员工实行绩效奖励递延,根据岗位不同,递延比例为10-30%。但此后将递延比例和基数都进行了调整。在满足监管部门递延要求的基础上,递延比例减半执行。也就是说,最终兴业证券执行的方案是,中层及业务部门员工的年终奖有15%被递延至未来三年发放,其他员工的递延比例只有5%。这个比例的基数也有所扣减,实际发放比例提高。当前拿到手的薪酬自然也就少了。

中信建投12位高管更是带头降薪,最高的降了三成,还有的券商停掉了通讯补贴、午餐补贴和电脑补贴,目前券商多采取提高绩效工资占比、执行绩效奖励递延的方式缩减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调整薪酬结构也是变被动为主动、压缩成本的一条出路。国内某大型券商就对全业务条线进行薪酬结构调整,大幅提高业务部门绩效占比,并将奖金发放比例与利润目标完成直接挂钩。另有大型券商采取了修改业务部门薪酬制度、设置更高考核指标等方法,同时将经纪人客户资产收归公司所有。

不愿意支付离职员工绩效奖金银河证券输了官司

除了主动降薪,有些券商还因为不愿意支付离职员工的绩效奖金吃了官司。

8月4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份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银河证券,601881)与前员工郑职权劳动争议二审民事裁判书。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银河证券应支付离职员工郑职权绩效奖金共计89.6万元,并负担二审案件受理费10元。

裁判文书截图

8月9日,银河证券董秘办公室相关人员对媒体表示:公司会依法合规的来处理此事。以后也会尽量完善制度,随着制度方面的改革,这些历史问题都会解决。

银河证券成立于2007年,2017年在上证所上市。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券商分类评级结果,银河证券被评为AA级。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7年券商净资产排名中,银河证券位列第7位,净资产为634.04亿元。根据中国银河披露的2018年半年度业绩快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12亿元,同比下降23.92%;实现净利13.26亿元,同比下降37.22%。

2007年7月1日,郑职权入职银河证券。2015年8月25日,郑职权从银河证券辞职。

在职期间,郑职权参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项目(下称“国泰君安项目”),该项目已于2015年6月9日核准发行。

在2017年,郑职权向北京市西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银河证券支付国泰君安项目绩效奖金89.6万元。此次劳动仲裁裁决银河证券支付郑职权绩效奖金89.6万元。银河证券公司不服,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审判决结果是,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认为银河证券主张的不具备发放条件的意见无事实及法律依据,法院不予采信,并要求银河证券支付郑职权承做“国泰君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项目”绩效奖金89.6万元。

银河证券不服一审判决结果,再次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并于2018年7月2日立案。但二审的判决结果是,银河证券被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且本次判决为终审判决。

这不是银河证券首次卷入类似纠纷。

天眼查数据显示,银河证券自2018年初至今,还牵扯到另外5起劳动争议案中。2017年7月,银河证券也被媒体曝出,投行员工集体“讨薪”,银河证券自2012年至2017年连续五年奖金拖欠发放。

券商评级大考:中原连降6级华信降5级首现D类券商

7月27日,证监会网站公布了一个2018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显示,无AAA级证券公司,评为D级的只有华信证券。

证监会指出,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不是对证券公司资信状况及等级的评价,而是证券监管部门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合规管理水平,对证券公司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主要体现的是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整体状况。

2018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证监会网站截图

根据投融研究院整理,A类券商共有40家,与去年保持一致。升级与降级的数量一样,各有24家;其中中原证券降6级,降幅最大,方正证券则连跨6级重返A类。此外,另一热门看点在于史上首度出现D类券商——华信证券,打破近九年来D类零记录。

在证监会最新的券商分类评级结果中,中原证券的分类评级被下调最为严重,被下调了6个级别,直接由2017年的A调至2018年的C。

对于连降6级的中原证券,可谓祸不单行,8月3日,中原证券收到了证监会的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事情的缘起是该券商担任天津丰利收购节能科技项目财务顾问时,未能发现天津丰利使用上市公司关联方杰能科技的资金用于收购其股权。

根据相关法规,中原证券被认定为“未勤勉尽责,所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疏漏”。

最终,中原证券被处罚没40万元,两位负责主管人被分别处以10万元和5万元罚款。

截至2017年年末,中原证券各项业务中,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收入下滑最为严重,分别同比下滑了24%和62%。而这两项确却是券商行业的“看家本领”。对于关注度很高的投行业务,中原证券在2017年该项业务手续费收入1.17 亿元,同比下降62%,股票承销收入更是为零!2018年一季报显示,中原证券的扣非净利润为9416万元,同比下跌5%。

在评级下调的券商中,华信证券也引起了市场关注。华信证券今年的评级下调5个级别,由BB级调至D级,这也是今年唯一一家被评为D级的券商。通过查询2016年、2017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C级是券商评级中出现的最低级别,2016年、2017年从未有券商公司被评为D类。

净利腰斩,无项目可做,裁员降薪潮蔓延

此前数月,A股大盘指数跌跌不休,让二级市场成交量表现低迷,直接导致券商经纪业务和自营业绩双双触底。前不久资管新规靴子落地,资管业务全面受限,投行业务战线紧缩,无疑,往昔风光无限的券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寒冬。

寒潮来临之际,证券行业生态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曾经那个新人入职都极有可能年薪百万的金领圈,如今也开始变成银领、铜领,走上了“去产能化”的道路。券商始于上半年的降薪裁员动作正在向全行业蔓延。

当下,“去产能化”变成了降薪裁员的另一种洋气表达方式。而像这样被“去产能”的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无项目可做,净利润腰斩,是当前很多券商面临的尴尬情境。

据彭博数据显示,中国券商6月份净利润同比下降51%,惨淡的业绩也在股价上得到反映,在筛选出的发行一年以上的25支券商股中,截至7月27日,已有15支股票跌破发行价,较去年同期的7支翻了一倍。在98家从事IPO保荐业务的券商中只有44家参与上半年的IPO盛宴中,参与数量不足一半。而在44家参与的券商中,只有31家有所收获,剩余13家均无项目过会。这意味着,在上半年近1/3的券商颗粒无收。

相较于沪指,券商板块的估值溢价也来到了一年来最低,进一步给券商下半年的发展空间添上一层悲观暗示:降薪已是小case,裁员才是重点,投行每个业务部门均领几个裁员指标。

明面上是“管理体系和薪酬体制改革”,实际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熊市是导致券商岗位流动性频繁的一个原因,另外,目前IPO过会率总体较低,也直接给以中小项目为主的中小券商沉重打击。而某些券商本身业绩平平,个别券商还频频“踩雷”,都为“去产能化”这项运动附上了更多的惨淡愁云。业务量的急剧紧缩,使得各家券商走上降薪裁员的道路也变得更加顺理成章,“看天吃饭”仍然是券商摆脱不了的厄运怪圈。

[责任编辑:邓呈娇]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