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

05

刘建


中华茶文化促进会
河南分会秘书长

了解天香茶艺源于对于茶艺的好奇与迷恋,有幸见到天香茶艺的总裁刘建先生,从刘建先生身上看到了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深谈下来发现他是一位茶文化渊博的大师。

刘建:我们对文化的继承远不如日本与韩国

刘建

刘建 茶行业管理咨询专家;天香集团总裁

精彩观点:

>>>中华茶文化的起点是非常早的,早在5000年前神农时代就有了关于茶的最早记载“中毒七十余次,得荼而解之”这里面的“荼”就是今天的茶。

>>>不仅是茶文化,在中国目前的很多种文化跟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甚至我们一衣带水的台湾,我们在这方面的传承远不如他们。

>>>中国是一个人口数字庞大的国家,茶文化的兴起不应该只单靠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更需要13亿老百姓的身体力行和配合。

近些年来常常有人说“遗忘历史与文化等于背叛。”这类的话,从这句话中可见出几分偏执,但也可以从中看出我们历史与文化的存在遗忘和传承不足的情况。了解天香茶艺源于对于茶艺的好奇与迷恋,有幸见到天香茶艺的总裁刘建先生,从刘建先生身上看到了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深谈下来发现他是一位茶文化渊博的大师,他能随口吟唱与茶相关的诗句也能准确的说出这几年茶市场上的数据与动态,其博闻令人折服。

了解到你现在正在策划和进行“2015名茶仙子同台表演中华茶道挑战世界吉尼斯”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谈起这个活动,其实初衷是能够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华茶道,举办世界吉尼斯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这件事情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茶道这种文化。我们不举办这种活动的话,口空来讲可能大家并不能了解中华茶道,也许通过了解本次吉尼斯挑战活动,大家都能理解中华茶道的文化渊源、传承和传播,总之这次活动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一个中原茶道的宣传点,让更多人对中原茶道和中原文化的了解。

茶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这种文化在社会的发展中的传承却远不如周边的其他的国家,你怎么看待这种现状?

其实这种现状可以追溯到中国茶文化的一个历史渊源,中华茶文化的起点是非常早的,早在5000年前神农时代就有了关于茶的最早记载“中毒七千余次,得荼而解之”这里面的“荼”就是今天的茶,那时候的荼的写法,比茶多了一横,简化之后就是我们的茶;随之而后到达了中国的唐宋时期,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时期;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究其为什么我们的茶道文化没有周边国家传承的好,其实我觉得不单单茶道一种,在中国目前的很多种文化跟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甚至我们一衣带水的台湾,我们在传承方面远不如他们,其实细想有很多种因素在里面,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文化常常伴随着经济政治产生的,其发展和衰弱也和经济有着极大的问题。比如在唐宋时期,那是不单只茶文化非常兴盛,其他文化也是非常的兴盛,当时的戏曲和文学也是非常兴盛。及至明末清初中国一直处于战乱时期,百姓处于物质匮乏时期,流离失所,衣食尚成问题所以茶文化的关注也就慢慢的淡薄了下来。

近些年,茶文化又开始慢慢复苏,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茶”,彭丽媛女士也在接待外宾的时候用到茶。在世界的很多个场合我们的国家领导也也提出关于“茶”文化的复苏和振兴,这其实跟一个国家的经济息息相关,一个国家的经济强盛,随之而来的文化也会随之强盛。回想我们周边的日本和韩国他们不光是茶的文化传承的好,他们在其他的文化的方面,同样传承的很优秀。但是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强盛,茶回逐渐的回归到普通百姓生活中。

中原茶道似乎在历史上更占有显赫地位,在历史厚重的河南地区茶艺茶道的传播和应用是否优于其他地区?

河南地区的茶道传承具有显著优势,首先,从历史的渊源来讲,唐宋建国的都城都在河南,而唐宋也是历史中比较鼎盛的时期,而茶文化也是在唐宋时期达到最顶峰。其次,从茶艺名人来讲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声明显赫的人,一个是陆羽一个是卢仝,卢仝就是河南人。河南还有一位诗酒皇帝宋徽宗,他在执政期间政治作为平平,但极富艺术细胞他在执政期间写下《大观茶论》,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第三,河南是中国产茶的重要区域,在河南南部的信阳,信阳地区所产的毛尖极负盛誉,文豪苏东坡就曾经写下“淮南茶信阳第一”的千古定论,同时信阳毛尖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他的品牌价值高达几十亿。第四,中原地区人民近千年来深受中庸之道教导,为人谦卑且爱学。在这种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地域优势中河南茶道兴起将值日可待。

你对中国的茶道有着怎样的理想?你认为茶道这种文化是否能恢复到最鼎盛时期的盛状?

中国是一个人口数字庞大的国家,茶文化的兴起不应该只单靠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更需要13亿老百姓的身体力行和配合。在2014年的数据中中国的饮茶量排在19位,你以为19很靠前?但在全球数据显示在世界上的产茶国家是不多的,大多数国家的饮品还是以咖啡喝奶酪为基础性饮料,这样来看中国的饮茶量是倒数五名以内的,我们的饮茶量甚至低于埃及和土耳其,与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更是不能比较。这证明中国在饮茶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七万多家茶叶企业,而在2013年的数据中,中国这七万多家的产茶量只相当于英国一个品牌的产茶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所以中国的产茶也是落后于其他国家的,更可怕的是,英国本身是一个不产茶的国家。中国的茶急需年轻血液的加入,如果我们的茶文化从娃娃时期便成为习性,那么他们对可乐和咖啡的需求就会少一些,中国的茶文化也就充满希望。

我在了解天香茶艺的时候看到很多品茗与汉服等汉文化的相关展示,相信你也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是热爱的人,你的中国文化的传统情结和你所经营的“天香茶艺”两者之间是怎么样的一种影响?

我觉得文化和经济是两条并行线,偶尔也会交叉。文化和经济这两者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李克强总理也曾经讲到,经济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文化应该百花齐放的,而茶只是文化“大海”中的一滴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来是不缺文化的,各种各样的载体和形式都很精彩,而通过茶所延伸出来的一些茶的诗歌茶的舞蹈,茶艺的一些表演,这些都是茶文化的是一种展现形式。

所以我们展示天香茶艺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想到两个方面:一个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茶,所以天香茶艺首先承担的是一个教育的工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茶,而需要更多的艺术手段让人们了解茶的美好。二是希望通过天香茶艺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各个行业都需要专门的人才,那么茶也不例外。目前郑州市茶行业的从业人员至少有三万人,但是经过正规培训的,能够拿到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的人才不足百分之五,这个市场急需专业的人才,而天香茶艺就为社会培养这些人才。天香茶艺希望从这两方面推动河南乃至全国的发展。

你所从事的“卖茶”这个行业更像是一个商人,而关于茶文化的传播却又像是一个文人或者大师,你认为“卖茶”与传递茶文化之间有什么共同性与差别性?

这就是茶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艺术的魅力,其他的东西我们更能感觉到他们根植于我们心中,但是在感知方面我们可能看不到和摸不到,甚至无法形成有形的商品。那么茶的属性却是很奇妙他一方面可以俗一方面也可以雅,是雅俗共赏之物。说它俗他可以作为进入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柴米油盐酱醋茶”,说他雅它能入得厅堂成为大雅之物还有一句话说“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一俗一雅完美体现了茶的多重属性,他区别与其他有形的商品,也不同于其他无形的文化载体,这也是茶的独特魅力。

关于现状市场经济的不景气,茶叶行业是否受到这不景气的影响,有着怎样的应对政策?

我们经常讲“大河无水小河也会干”,全国的经济形势还是在下行的。那么作为茶来讲,他不是生活的刚性需求,他市场的压力会更大。现在河南乃至于全国的茶商都会面临一种如坐针毡的困境中,当然这是大环境所致,大环境我们无力更改,但是我们能改变我们的自身,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需要去创新的,我们天香茶艺在创新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让大家津津乐道,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心态,要积极的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天香茶艺在河南的茶海中似乎是异军突起,而在这种异军突起中天香是否有着异于其他类似机构的过人之处?你对于天香的理想蓝图是怎样的?

我觉得我们并没有过人之处,平时所做有三点。第一点从一个企业来讲要不断的加强品牌建设不断的加强性价比不断的加强宣传,我觉得不管是茶行业还是其他行业这些都是相通的,很多的同行可能看到的是天香的此时此刻和今天,但是他们不知道我们所做的背后的努力。如果非说成功是有秘诀的话,那么就是在背后比别人多做了大量的工作。

天香的理想蓝图我在很多的场合都提到,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我既希望天香在未来成为中国未来最好的茶行业并发展茶行业之外的全产业链,比如说包括茶业的销售、茶树的种植、茶艺的培训甚至包括茶业后市场。也许未来的茶可以做成面膜、方便面等各种各样的商品,当然包括茶酒店、茶餐厅以及茶的旅游度假观光等等。同时我希望中国茶可以迈向世界各地,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多年以后,能够做到用世界的水泡中国的茶,让世界各地飘起的不再是咖啡香而是茶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