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明斋

河南大学
中原发展
研究院院长

新常态新阶段,经济要想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必须要以创新作为整个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来支撑。围绕要素聚集中心,将要聚集的不仅仅是资本和产业,也要聚集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和资源平台,形成储存强大的创新能力。

耿明斋:创新体制机制 打造以人才为核心的资源集聚平台

编者按:当前河南在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型升级,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继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之后,国家赋予河南省的又一重大战略,对引领支撑河南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凤凰河南以品牌栏目《凤凰会客厅》为载体,策划推出本次系列专访,走访相关领导、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代表等,探寻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意义及带来的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探讨如何理解并利用好“自主创新+先试先行”,认知发展短板,为河南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耿明斋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

新常态新阶段 创新是经济发展核心支撑要素

耿明斋: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这个大背景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和建设,可以说是抓住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最重要的核心问题。

中国经济的发展以2008年为界,明显分成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投资驱动,靠能源原材料这些初级产品加工业的支撑,实现经济快速的增长,这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主要是靠资源开发和要素的投入来支撑。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饱和,导致对投资需求和要素投入的逐渐弱化,经济增长的速度突然缓慢,经济发展转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8年以后,经济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也说明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驱动、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和初级产业的膨胀,来支撑经济总量增长的发展阶段已经过去。

进入新阶段以后,要靠消费驱动,要靠产品和产业的全球竞争力的提升,来支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增长质量的提升。而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根本是要解决创新的问题,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真正解决产品和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也就是说,在新常态新阶段的背景下,经济要想保持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必须要以创新作为整个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来支撑。

全国如此,河南更是如此。河南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区域,2008年以前河南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由资源开发、能源原材料初级加工业的支撑,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在全国格局中,尤其是在中部六省相比较,河南经济下行压力更大一些。虽然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有所好转,有所提升,但与发展比较好的省份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创新发展对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这个大目标来讲,显得更迫切、更需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和建设,对河南来说是一场及时雨,是现阶段发展最需要的一个平台,有平台就有相应的政策体系,这对河南创新发展是一剂良药,是一个重大的激励和非常丰厚的支撑。

耿明斋:在要素投入、资源开发的发展阶段,河南资源富足、劳动力丰富等占尽发展优势。进入创新发展,靠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来推动发展的阶段,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就成了河南创新发展最大的短板。

主要体现在:一是拥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占河南总人口的比重很小;二是在全国格局中,拥有的高端教育平台数量很少,比如高水平大学,河南至今没有一家教育部直属的高水平大学;另外,国家直接在河南布局的高端研究机构也很少,相比于东部、中西部一些省份少了一大节。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打造以人才为核心的资源集聚平台

耿明斋:那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和建设,对填补短板、加强河南创新能力会有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河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提升创新能力。

首先,通过各种方式,搭建高端人才的聚集平台。河南的创新型人才之所以少,是因为河南的人才集聚平台水平不够,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聚集。

当然,一定要认识到,并真正把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研究机构建设,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来看待。过去仅仅把大学当成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和输出人才的机构,实际上,大学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一方面是输出更多的人才,另外一方面是作为人才聚集平台,集聚更多具有创新型人才。

我看到一个材料,说全国的100多所巨型大学前10名中有3所是河南的,出现这一显现的根本原因是河南的生源太多大学太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水平高。所以要真正加大投入力度,使河南有更多的能够进入国家平台的大学。

一是加大对已有平台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比如加大高水平大学建设投入,借助目前教育在推的双一流(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机遇,以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为为基础,建设好一批像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工业大学、师范大学等明显提升水平的大学。如果能有更多高水平大学在河南、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落地,会使高端人才聚集平台建设迈开一个更大的步伐,走得更快。

二是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研究机构。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也高度重视,投入力度很大,比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已在郑州落地,河南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共建了国际学院,河南和中国科学院的合作也开始迈开了步伐,以后可以扩大更多的合作范畴。

另外,加大与国内高水平大学对接的力度,即使是部分学科合作也会有相应的成效。河南有个优势就是离北京这个高水平大学聚集地比较近,高铁通车后交通也很便利,借助北京正在谋划的京津冀都市圈建设及分流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机遇,可以承接一部分可能向外转移的高水平教育和科研力量。

同时鼓励现有平台中依托水平比较高的学科、优秀学术群体,像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去获取国家支持,争取更多的像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样的创新平台在河南落地。

其实,经济发展水平越是高的地区,越是注重高端聚集人才平台的引进。国内很多地方十几年前就开展了,而且成效显著。比如宁波的诺丁汉,上海的纽约大学,昆山的杜克大学分校,深圳也聚集着一批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分校。我们都知道,美国硅谷是全球最著名的创新创业中心,就是靠斯坦福大学为基础做起来的。如果河南能有几所像硅谷斯坦福大学这样集聚创新型人才的大学,对提升创新能力将是很大的助力。

相对于其他地区,河南只有更加重视、步伐更快,才能拉近差距。当然,现在河南省委省政府投入力度很大,已经初见成效,但要持续下去,有更大力度的投入。

所以,借助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和建设的契机,加大人才聚集平台建设力度,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比如说用5年或10年的时间,通过十三五、十四五建设,不说赶上国内先进水平,能赶上国内平均水平就是一大贡献,对提升河南创新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新的发展阶段,大家都已经认识到区域之间的竞争最终是归结为人才的竞争。所以,都在花大代价抢人才,把更多全国全球更优秀、更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吸引过来。

创新活动是一项具有创新能力的个人的活动,政府扮演的应该是引导和支撑的角色。作为创新主体个人,创新的最大动力是通过创新成就自己一生的事业,从直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越来越多的人把事业的基点放在成就一项产业,借助一项技术成就财富。通过财富的创造,让更多的人甚至全人类来分享他的成果。比如比尔盖茨,说他首先是全球第一大富豪,他去获取财富的过程实际上是成就自身事业的过程,我想更多有境界的创新人才是在做这样的事。

目前,河南存量人口中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占比较低,但人口基数比较大,分布在全国全球的优秀河南人很多,他们都有非常浓重的家乡情结,借助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契机,通过创新机制体制把这些人吸引到河南,我相信有很大一批河南走出去的优秀人才,愿意回归家乡成就事业。

比如一位开封走出去的小伙子,在牛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有一套他认为目前走在世界前列的有关心脏病检测治疗的理论,正依托北大实验室做研究变理论为产品,据我了解,最终他要把创业的基点放在开封。还有,任正非把华为集团智能手机产能很大的一部分放在贵州,只是因为贵州是他的家乡。

我们研究产业转移时有一个词叫粘性,人才的流动也存在着黏性,一旦在一个地方形成一种粘性,就会有一种聚合力,就形成一种内在的引力中心,吸引更多的人才聚集。比如某个人想走,是因为他看到朋友或其他人走了,如果可以创造一种机制,吸引3个人不愿意走,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氛围,变成一种吸引力,就会有更多的人不会走。

前段时间在湖南做学术交流的时候,他们也在抱怨说孔雀东南飞,人才也在被广东、珠三角所吸引,我跟他们讲说你还有孔雀可以飞,河南可能是就没有那么多的孔雀可以飞出去。为了吸引人才,他们用数倍于当地收入去抢人才,优秀人才依然流失很多,河南经济总量还是比较大的,应该可以拿得出来一部分绝对客观的数字来资助、扶持创新创业。在现有资助的基础上,不一定列很多条,但是要管用,真正的力度要上去。

第三,通过机制创新,激发人才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目前,不管是研究机构还是高校,都存在一系列制度性障碍需要排除,受现有体制机制的约束太多。那么,合理的分配机制和奖励激励政策,实现创新成果和经济收益对等是创新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如一项国家课题研究经费,在已规定前提下,可以实现自由支配。比如劳务费支付,创新首先是一种脑力活动,只有设备、材料是成不了事的,所以要给大脑消耗以合理的补偿,特别是创新团队带头人,组建管理团队需要有适当的激励和补偿。当然,创新成果变成产品,获得市场价值,创新主体就应该从中获得合理的报酬份额。

其实,现在的政策体系也有相关分配和奖励机制,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起来比较难。那么,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郑州、洛阳和新乡这三个核心区,包括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能够形成一种真正管用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政策,激发人才创新潜能。

第四,就是营造一种良好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氛围。商业活动总讲要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那创新活动也要有一个好的环境。

我觉得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政府相关机构和部门,包括普通工作人员,真正实现由管理治理转换成服务的心态。过去是门难进、话难听,现在虽然有所改变,但真正从管理转变为服务,或者是管理的核心变成服务,恐怕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这是整个社会的氛围问题,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低,问题越突出。所以,河南要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

郑州高新区先行先试 提升全省创新能力

耿明斋:受施一公在杭州搞西湖大学的一个启发,我觉得河南应该动点脑筋,多做一些这样的事儿。特别是郑州、洛阳、新乡这三个高新区,可以尝试建立某种机制,吸引某一类型的创新聚合体,像西湖大学,或者研究院那样的机构落地。通过政府引导,比如政府提供场地或相应的资金支持,甚至搭建好所需基础设施,但是他来是做自己的事,只要项目是在当地实施就行,其实也是一种具有民间私人性质研究机构或研究型的大学,借助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先行先试。

其实就是聚合起来这样一些群体,创造出这样一种机制,搭建这样一种平台,那就会创造一种持久的活力和动力,更好地实现创新发展。

耿明斋: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增长潜力较大,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超过周边城市,郑州高新区拥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集聚等资源优势,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创造一种机制,形成一种粘性,形成一个人才引力中心,集聚更多高水平人才。同时,在体制机制上真正做到市场化资源配置,实现创新群体中每个主体都能做到产权清晰,投入和结果一目了然。

我建议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可以依托现有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资源平台,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助力全省创新创新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耿明斋:这些年,河南一直在探索,作为农业大省该如何走上现代化道路,所以后来逐渐形成了共识,要走先工业化、后城镇化的路子,然后提出打造交通枢纽,提升城市功能,逐渐形成现在“一极三圈八轴带”的格局。这也说明一直以来,河南的发展思路和走的路子是正确的。

省十次党代会又特别提出建设组合型大都市区,实际上是在新阶段,河南找到了新的最突出的比较优势,通过枢纽和物流,以郑州为中心,形成在整个中西部地区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要素聚集中心,一个强大的引力中心,经济的盈利中心、辐射中心。

那么,目前河南缺什么呢?缺的是创新能力,所以围绕要素聚集中心,将要聚集的不仅仅是资本和产业,也要聚集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和资源平台,形成储存强大的创新能力。

现在提出创新高地这一战略,是基于对河南实际及现阶段发展的认识,是对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战略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引领未来,实现河南更快速度、更高质量的发展一个必要的前提。

(凤凰河南 仝瑞勤)

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