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豫剧发源于中国河南。2006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是21世纪后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从清末民初时期至今已形成五大声腔,即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和高调。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豫剧
河南豫剧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 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
豫剧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一般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也是由"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组成。演员一般都有自己专工行当,也有一些演员则一专多能。
豫剧文场中的传统伴奏曲牌有300多个,其中唢呐曲牌130多个,横笛曲牌20多个,丝弦曲牌170多个。 武场的主要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手镲、小锣和梆子等。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主要声腔板式有四种,即二八板、慢板、流水板、散板。唱词一般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
豫剧艺术古今兼纳、刚柔相济、豁达宽厚、有"中和"之美。首先,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抑扬有度、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很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剧行腔酣畅、吐字清晰、本色自然、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豫剧乐队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二弦和三弦。20世纪30年代板胡为主弦,大弦、二弦逐弃。50年代后,逐渐增添二胡、琵琶、竹笛、大提琴、古筝等。武场锣鼓点有开台锣鼓点、配合表演动作及烘托舞台气氛的锣鼓点、唱腔中的锣鼓点。
豫剧各行当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诀,如手势要诀是"花脸过项,红脸齐眉,小生齐唇,小旦齐胸",武打戏的短打要诀是"身如蛇形眼似电,拳如流星,腿似钻;枪路有"走丝"、"连九枪"、"十三枪"、"八杆"、"单倒"等路数。小生表演是"清、净、冲"。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2006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是21世纪后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

豫剧艺术长期受中原文化特别是黄河流域地方文化的影响,它在演出剧目、舞台表演、人物塑造、表述方式、音乐唱腔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河南地方风格,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成为我国民族戏曲宝库中的珍贵财富。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风尚发生了巨大变化,豫剧的生存开始出现危机。观众数量急遽缩减,表演人才缺乏,许多传统剧目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流派剧目已经几近失传,这种状况急需改变,豫剧的抢救、保护工作应尽早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