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果门:谁弄脏了我的果汁?

导读:果汁,喝还是不喝?俨然成为了最近这段时间的一大抉择。有媒体报道称,汇源、安德利、海升等果汁企业,从果农手中收购被称作"瞎果"的水果制成果汁。所谓"瞎果",就是由于各种原因腐烂变质、或未成熟之前就掉落的水果,制成果汁危害人体健康。

61

2013年09月27日

惊曝汇源等企业被指用腐烂水果制作果汁

媒体曝果汁饮料产业链条:多用腐烂"瞎果"加工

"这些果子都不能卖给老百姓吃的。"老王挥开在自己面前飞舞的苍蝇,按着计算器盘算着收来的数量,同时伸手指指背后的徐州安德利,"收来的都是要给公司的,按照这速度大概收到明天就能收完送进工厂去了。"

说着,将计算器往农用三轮车上随手一丢,便往刚刚过来的马路对面的躺椅走去。而四处乱飞的苍蝇又一窝蜂地扑向了这些散发着酸臭味的水果。

事实上,收购"瞎果"的正是这样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果汁企业。近日,记者分别走访了安徽省砀山县(海升、汇源分公司所在)、江苏省丰县(安德利分公司所在)、山东平邑县(汇源分公司所在),果汁企业之所以将企业选在这些地方,首要的原因就是上述地域均为周边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的水果产出大县。

正是由于上述县市的水果产量巨大,所以也意味着有更多"瞎果"能够供应到企业。而它们,正是果汁的生产原料。[详细]

果农自曝:烂果全部卖给饮料厂了

"十一"前后,正是苹果收获的季节。这几天,果农孙继国正在忙着摘果、卖果。听到汇源果汁疑似使用烂果原料的事情,他表示,这一点儿也稀奇,烂果制成果汁的事儿,本来就是公开的秘密。他们村里所有果农家里的烂果都卖给饮料厂去加工果汁了。

据他介绍,每年腐烂或者没成熟就从树上掉落的苹果,基本能占到总产量的10%左右。他预计,今年他家果园的苹果产量能有一万斤左右,烂果怎么也得有千儿八百斤,特别是今年受灾,没长成的苹果一层层地往下掉。品相好的国光苹果目前的市场收购价在1.1元-1.2元/斤,而烂果的价格只有0.1元/斤左右。孙继国解释说,现在还没到烂果大量上市的时候,等再过半个月左右,苹果收获得差不多了,各家各户的烂果就会集中销售,估计那时候的价格能涨到每斤0.3元-0.5元。"现在量少,收果的耗时耗力在这里等着不划算,所以价格就便宜。但是,烂果不能储存啊,不管收购价格多低,也都得赶紧卖出去。"孙继国说。[详细]

  • 企业低价收购“瞎果”

  • 腐烂果子流向餐桌

发酵国家食药监局介入 涉事企业财誉皆损

4家企业使用腐烂"瞎果"加工果汁 国家食药监局调查

2013年9月23日,针对媒体报道安徽省砀山县、江苏省丰县、山东省平邑县的4家果汁饮料生产企业涉嫌使用腐烂"瞎果"加工果汁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度重视,紧急部署安徽、江苏、山东等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立即开展调查,并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详细]

汇源果汁超市正常销售 大力促销少人买

在饮料专区,汇源橙汁、葡萄汁被摆放在货架外最明显的堆头位置进行14.9元的统一价格促销。不过,在记者采访的10分钟内,无一人问津买单。在福田另一家大型商超,汇源橙汁则在大力做买2送1活动。促销人员很无奈,月初促销时很受欢迎,这两天却忽然掉头直下。

目前国内的果汁饮料市场,汇源在100%浓度果汁和中高浓度果汁中,市场份额分别占54.2%和44.1%,均位列第一。[详细]

汇源股价急挫 一度大跌7%

香港上市的3家果汁企业,被指使用已腐烂变质的水果生产果汁。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查,发现汇源、安德利、海升均从果农收购行内所称的瞎果,即由于各种原因腐烂变质、或未成熟之前就跌落的水果。

受此报道影响,汇源果汁股价午后一度跌逾7%。截止发稿时,汇源午后大跌5.86%报4.18港元;海升果汁平盘;安德利果停牌。 [详细]

腐烂瞎果制成果汁的危害

水果开始腐烂后,会导致大量的有害菌繁殖,并产生毒素,人吃了这种烂水果,就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此外,水果腐烂后其所含的硝酸盐,还会变成有毒的亚硝酸盐,长期食用有可能致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把霉变部位去除再食用也未必安全,因为毒素在整个水果中会不断渗透、扩散,这个范围往往大于所看到的腐烂部位。据美国一个医学机构测定,在距离腐烂部分1厘米处的果肉中,仍可检测出毒素。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一项调查就发现,正常部位的苹果的展青霉素含量可能高达3毫克/千克。 [详细]

思考部分果汁企业底线何在?

在追问政府部门监管责任之余,不免要问: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大企业应有的表现?良心在哪里?有的大企业在危机或困难面前,动辄拿"民族品牌"自我保护、博得同情,但你自己也好歹争口气啊。

尽管汇源、安德利方面否认使用"瞎果",汇源公关部负责人指"果农搬运及挤压等情况,或导致水果破损,非故意",但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半个月内的采访中,果贩、果农毫不讳言"瞎果卖企业"几成公开秘密。

媒体和企业,必然只有一方言论属实。就"瞎果事件"而言,当然需要一场严格、公开的调查。但果汁的质量门比比皆是,却是不争的事实。

动用"时光搜索机器",可见一斑:去年一年,汇源质量事件发生多起, 去年8月7日,据中国企业报报道,上海的俞先生6月初购买的汇源果汁出现了刺鼻的酒味,经销商和客服对此事均是一拖再拖,直至不予理会。去年10月10日,据齐鲁晚报报道,聊城市民丁女士反映,自己购买的三桶汇源果肉果汁在家放了几个月后,保质期内出现大量沉淀,打开一瓶尝尝还有异味。厂家承认是质量问题,但却一直没给丁女士满意的答复……

而正是在这一年,汇源喊出了"作为从事饮料生产的品牌企业,我们一直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口号。可现实差距令人愕然。 [详细]

果汁,喝还是不喝?

结语

"收购瞎果"本只是黑心小作坊的路数,却不想竟被某些"著名企业"发扬光大。较为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巨型企业构成庞杂,终端掌控者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出现"某地某厂"违规操作的现象。近年来频曝"大企业之殇",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因于,肆意"开疆拓土"与管理链条缓慢延伸之间的不对称。但任何企业的道德水准与职业追求,都理当与自身所占据的市场地位相契合。

编辑:王聪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