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差距,特别是养老金差距,一直备受争议。但这一局面将于今年7月1日起改变。《事业单位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紧跟着全国事业单位准确的底数也随之公开——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

国务院公布事业单位管理条例 实行工资增长机制

昨日,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自7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详细]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施行 工作人员参加社保

国务院日前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条例指出,在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方面,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详细]

三部门负责人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答记者问

国务院日前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对此,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15日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详细]

亮点1:新聘人员公开招聘

近年来,一些地区屡次发生"萝卜招聘"、"内部招聘"案件。因此,《条例》延续2005年原人事部发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原则,要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外,新聘用工作人员都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详细]

亮点2:事业单位参加社保

事业单位退休金可达三四千元,而企业单位养老金只有一两千元。此前,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一直备受争议。近年来,"养老金并轨"呼声日渐高涨。对此,《条例》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详细]

亮点3:重点考核工作绩效

此前,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一直是事业单位的质疑焦点之一。对此,《条例》要求: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应当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评价。[详细]

焦点3:聘用合同期一般不低于3年

《条例》对签订长期合同作出新规定。按照以往,在本单位工作满25年可以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条例》去掉了这一条,只规定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可以签订这样的长期合同。[详细]

焦点2:暂不会统一参保将加快并轨

原人社部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介绍,国内曾出台相关规定,并在一些事业单位试点,让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条例》的出台,应该说更多的意义在于通过立法形式,再次确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参加社保这一方向性问题。[详细]

焦点1:随行就市建工资增长机制

我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始于2006年,目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近几年,我国进行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这项改革首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开展,如今各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已基本兑现到位。[详细]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立法的亮点和遗憾

在事业单位改革受阻,甚至停滞的情况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出台无疑具有填补制度空白的重大意义,这说明事业单位改革正在推进,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让人充满期待。【详细】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出台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出台

 

"九龙治水"的格局需要破局

汪玉凯强调,以参加社保为例,医疗保险涉及卫计委;养老保险则涉及人社部,养老金并轨涉及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三方面,公务员养老金制度不改革,单独推进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难有收效。"现在急需成立事业单位改革的顶层设计机构,比如联席会议制度"。【详细】

 

将推动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的社会化

专家认为,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有这明显的时代意味。而很多事业单位的人员以前也有国家干部之类的身份。这一身份实际上区别于普通群众,在社会保险等方面也有区别。而现在条例的出台则是一次去身份化,打破以前的人事体制,改变以前吃大锅饭的局面,以岗位定人。事业单位的人员身份社会化之后,也有助于整个体系内人员的流动,有利于发挥其个人才干,而现在事业单位人员调动是非常麻烦的。

 

条例关键环节表述模糊

对于耗时11年最终敲定的"终稿",一直研究事业单位改革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认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难点之一,就是分流、待遇等人事安排问题。"终稿"对于推进的事业单位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于养老金改革等关键环节,表述仍然模糊。【详细】

缺乏养老保险是影响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旦他们离开机关事业单位的"圈子",他们的养老权益就"归零",而工作年限越长,离职的机会成本就越高。这3153万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已经成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同时它也作为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另一轨”而备受民众诟病,社会上关于并轨呼声不绝。
从1993年发布《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明确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算起,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进行了21年,但一直未有实质进展。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环节——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也早在2003年提上日程,但直至11年后,《条例》才最终亮相。
 

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不公平吗?

 

建立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也是应有之义。工资增长机制应以公平性为最大原则,只涨某一类型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固然不公平,而将某一类单位人员排除于工资增长机制之外,同样不公平。【详细】

 

新条例缘何实施中变味?

 

昨日,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后,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资改革、社保改革等规定,并不是"新规",而是近年经常提起的"旧规"。虽然几年前已经提起,但规定在各地实施过程中,要么中途变了味儿,要么遇到了重重阻力。【详细】

北青报:事业单位员工工资要接受民众监督


由于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养活,因此,民众对事业单位具有进行监督的权利,而这种监督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事业单位员工工资的分配机制。目前出现了一些让民众意见很大的情况。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虽然并不是一个直接针对事业单位员工收入分配的专题性文件,但其中有关工资福利的规定自然容易引起民众的高度关注。[详细]

毛寿龙:事业单位改革先从人入手


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对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多为规章、指导意见和"红头文件",很多人事问题不好办。事业单位很多东西没办法推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出台该条例之后,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问题就成了公共管理的问题,"人事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人的"改革"落实后,后面包括财政、管理等一系列改革就会更加顺畅。[详细]

郑州晚报:规范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出台是第一步


虽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行将生效,但说到真正发挥效力,还是需要各地各事业单位的认真执行,这其中遇到的阻力必定很大,3100多万的事业单位人员极其复杂,甚至远比机关单位来得严重,"公考"比事业单位招聘的透明度更高、更为公平竞聘,这与社会关注度与《公务员法》对"公考"的约束都有关系。 [详细]

京华时报: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应与改革并行


对事业单位建立工资增长机制,许多网友极为关注,看法各异。就事业单位掌握的资源和人员工资性收入水平看,在各类组织中并非处在下游,相反具有不少比较优势。在其他城镇从业人员,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性收入亟待提高的情况下,建立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似乎与解开收入分配差距主要症结之间存在距离。[详细]

徐立凡:事业单位的改革应该更快一些


许多事业单位迄今没有脱离与行政权力的挂钩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其工资收入增长的资金来源,也脱离不了与财政的关系。显然,在存在更多低收入从业者的情况下,用财政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增长,等于是补强不补弱。只有事业单位尽可能与行政部门脱钩,通过自己的社会贡献换取利润,其员工工资增长才更有法理性。[详细]

东北网:需要打破"多轨制"思维


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只是养老金并轨的第一步,还需要其他各项"并轨"制度和配套措施的及时跟进,诸如,"个人缴纳"部分会不会通过"堤内损失堤外补"的变相"年金"和其他"政策补贴"来弥补等等。统一缴纳养老保险,统一实行养老金分配政策,统一享受社会保险。[详细]

过河的卒子没有回头路,事业单位改革已有了明确的时间表,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立法只是第一步而已。我们期待改革能加码提速,让人看明白,看到实效。

编辑:高静 美工:赵胜男 技术:张文良

凤凰网河南频道出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