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过年"的风俗不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性使其又有明显的独特之处。过年是百姓一年生活中的斗等重要节日,此时家家户户操办年事,富家杀猪宰羊、张灯结彩。"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儿(饺子);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首过年谣,是河南民间过年的大事记,除此之外,河南民间还有许多流传久远鲜为人知的特色风俗,这些风俗让年味更加浓烈。

 灶神节

过年从"小年"开始,即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小年又称灶神节、祭灶节。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是日,家家晚饭前为灶神设香案,供上灶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祭品,放鞭炮,称"送灶"或"辞灶"。祈求老灶爷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神圣。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和火烧。

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大多人家自己动手,发面、炕制火烧,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年夜饭尽其所有,倾其所好,大凡人家都少不了饺子和鱼,因"鱼"和"余"谐音,是 "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象征。

河南人过年习惯吃饺子,不仅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好兆头,又因为饺子形状像银元宝,蕴含"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人家包饺子时,还取几粒花生、大枣等包进饺子,若谁吃着了,新年就更有福气。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吃饭时要讲吉利话,如吃鱼要说"年年有余",吃豆腐要讲"都富",吃猪肠"常吃常有"等等,以期来年人财两旺、大吉大利。有的人家故意在锅内留些饭菜,取吃之不完用之不尽之意。

走亲戚

拜年(俗称"走亲戚")是过年的主要内容之一,规矩甚多,历时很长,贯穿了整个年节。初一之前称拜早年,十六以后称拜晚年,初一至十五为高峰期,二月初二送年后即告结束。拜年要先长辈、后平辈,先紧邻、后远亲。

不同辈分和亲属之间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的习俗至今在河南民间广为流传。到长辈家拜年要携带酒肉、糖果之类礼品。长辈们根据自家的亲戚情况,早早的安排好了酒菜,在约定俗成的时间里,在家等候拜年客的到来。拜年客到后,有的行磕头之礼,有的以寒暄代之,互相祝福后即食午饭。

年味儿

最年味儿:开门爆竹

新年,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北方"扫房" 南方"掸尘"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二十六 蒸馒头

二十六,蒸馒头,开始发面、和面、蒸馒头。满满的几大盆面。要一个一个的把馒头做成圆圆的,光溜溜的,很好看。有的时候,要蒸上两三袋(家里的面粉袋),因为年前,就做这一次,过了年也有段日子不做馒头。

贴嘎嘎:即贴春联年画

"嘎嘎",即红纸年画。这天,家家要贴春联、贴年画。门上还要贴门神,门神像多为秦琼、敬德、大刀关公、五子登科等,大都是刻板印的。在农村,在门口或迎壁墙上贴一幅菱形纸写一斗方字,上写"福"字,下竖写一条"出门见喜",或"迎喜接福",院里树上贴有"满院春色",车上贴"日行千里",牲口槽上贴"六畜兴旺",粮食屯上贴"米麦满仓",桌子上贴"日进斗金",衣柜上贴"衣服满箱",床头上贴"身体平安"。里里外外一派红光吉祥。

贴窗花:烘托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即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多是以"吉祥喜庆"、"丰年求祥"、"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连年有窗花余"、"贵花祥鸟"等为主体,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大红包、压岁钱:保平安

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豫风俗

豫东地区风俗:磨豆腐

春节磨豆腐,是豫东地区的传统习俗。腊月二十五,按照传统,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推石磨做豆腐。"豆腐"与"头富"谐音,寄予了人们新年要"富贵"的心愿。家常豆腐、麻婆豆腐、五香豆腐、脆皮豆腐、三鲜豆腐、臭豆腐……

豫南地区风俗:杀年猪、赶年集、打糍粑

"杀年猪、赶年集、打糍粑",这是豫南大别山区迎新年的民俗。"养猪为过年",这是当地农民多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农家精心饲养的猪,不喂任何添加剂。每逢过年,请人宰杀,自己腌制,晾成腊肉后自家食用。

豫西地区风俗:天下奇俗骂社火

在三门峡灵宝市阳平镇,东常村和西常村世代相传"骂"社火。"社火"亦称"射虎",来源于古代祭祀社神,目的是驱逐鬼神。从正月初二到十六,两个村子的人开始敲锣打鼓,交替到对方村子里指名道姓挑骂,只要反穿皮袄,就可以站在大鼓上骂对方村的村主任、社火头子,骂是其特色特点特征,骂是批评指责讽刺,骂贯穿斗文、斗武、斗巧、斗富、斗丑全过程,为外地社火所不具备,故被誉为"天下奇俗骂社火"。

豫北地区风俗:蒸花糕

每当进入腊月二十日以后,人们就开始忙碌着蒸过年的花糕了。蒸花糕所用原料主要是面粉和干枣,面粉必须用当年收获的新鲜小麦磨成的面粉。这花糕的糕与"高"同音,而且一层比一层高,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甜甜蜜蜜,生活年年高、步步高,花糕越高越吉利。花糕造型生动,线条流畅、结构清新、色彩丰富、绮丽雅致,情趣悦人,增强了春节喜庆的气氛,寄托了人们对新年新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

逛庙会

看点:欢庆锣鼓走旱船、空竹、狮舞、变脸、杂技、魔术等杂耍表演;连德林剪纸、赵恩民和周素珍泥塑、袁洪伦梅花篆字、周合林葫芦烙画、王君玲布艺、邵波淮阳泥泥狗;吹糖人、捏面人、毛猴蛋壳彩绘、草编、泡沫糖、木雕、水晶花等各类民间工艺绝活现场表演。大型祭孔仪式,市民可以穿上2000多年前的汉代服饰,亲身体验祭孔活动。

看点:该庙会在全民参与和互动性上做足文章,除传统龙舞表演外,庙会还安排了能唤起您儿时记忆的娱乐项目,如滚铁环、丢沙包、弹玻璃球、打面包、鞭陀螺、斗拐、跳大绳等;也有孩子们喜欢的项目,如海洋球、蹦蹦床、快乐城堡、小火车、小转马、草地滚球、碰碰车、海盗船以及专程从香港赶来的安徒生童话大剧场的精彩剧目展演。

看点:升级改造的新版"神韵"杂技,多场大型烟火晚会、打铁花、火龙表演、幽默剧、卡通剧、神奇变脸、壶技、武术、绝技等。大型驯兽表演将上演狮虎争霸、老虎钻火圈、狗熊运动会等各种诙谐幽默、惊险刺激的节目,还有飞瀑漂流、狂呼游乐园、和谐动物家园、舞龙舞

看点:最热闹的是正月初九和正月十六这两天。这期间民间社火队及一些艺术表演团体会在大伾、浮丘两山之间走高跷、耍狮子、舞龙、跑旱船、放火铳、耍杂技、唱戏曲,锣鼓震天,热闹非凡,形成一道十分亮丽的中原文化景观。届时商家赶集,人流如潮,是观瞻豫北一带纯朴民风民俗的绝好机会。

看点:以大宋年俗文化为背景,邀请海内外上百家表演团队来景区十大广场同时演出。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表演项目如盘鼓、舞龙、舞狮、杂技等,还能亲自体验特色民俗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此外,开封特色小吃杏仁茶、黄焖鱼、灌汤小笼包、特色桶子鸡等也会邀请您来品尝。

看点:商丘火神台春节庙会已有4000多年历史。演出以杂技和魔术为主,包括高车踢碗、大型轻气功表演、硬气功表演等。在祭火大典之外,商丘火文化景区的钻木取火、赵匡胤赶庙会和火祖、火神、商祖巡游降福也独具商丘特色,足以让逛过无数次庙会的人也能耳目一新。

看点:庙会期间将举行"佛前缘"万人相亲大会和新春礼佛法事活动。民间杂耍、魔术、杂技、马戏表演,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制作精湛的手工艺品等,都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地道年味儿。

看点:除传统的民俗活动外,还有杂技马术、民间歌舞等各种文化活动,有各种展览、诸多的民间艺术家进行现场表演。其俗称"花会"的民间舞蹈也堪称一绝,尤其是其中的担经挑,被称为原始巫舞。

看点:在洛阳关林庙,现场邀请台湾大法师设坛祈福;关公巡游、关公刀舞、关公降瑞雪表演;重现"乾隆皇帝关林祭关"场景;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台湾美食小吃;另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

探历史

春节的来历:在福建省民间,流传着过年的美妙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身子庞大,头上长着像牛角一般的触角;眼睛圆滚滚的。活似两盏灯笼。一张血盆大嘴、一口可以吞食一个人。这种怪兽的名字叫做"年"。

年住在山洞里,它是山中霸王。老虎、狮子、黑熊一看到它,便吓得逃命;山羊、猴子、野兔听到它的吼叫,便瘫倒在地。每当严寒将尽、新春快来的时候,年便跑下山来,进村吃人。因此,人类也非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妈妈说一声"年来了",孩子就吓得不敢哭出声了。[详细]

熬年守岁

熬年守岁

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详细]

万年创建历法说

万年创建历法说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详细]

贴春联和门神

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详细]

"压岁钱"的传说

压岁钱

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放在枕边。半夜里,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就被称为"压岁钱"了。[详细]

特别策划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