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自杀,谁之过?

导读:这是1月20日发生在安徽省望江县的一起悲剧。9岁留守儿童小林(化名)在放寒假当天上吊自杀。就在这一天,他听到了母亲今年又不回家过年的消息。这一天,离2014年春节仅仅还有11天。一个九岁男童,用自缢的方式来回答了母亲无法回家过年的亲情难题......

70

2014年1月27日

回顾这些年,不断有类似悲剧发生

事件一:安徽9岁留守儿童自缢身亡 因母亲在外打工不回家过年

这是1月20日发生在安徽省望江县的一起悲剧。9岁留守儿童小林(化名)在放寒假当天上吊自杀。2014年1月20日,是小林所在的华阳中心学校发放寒假成绩单的日子。

据村民称,就在那天晚饭前,小林外婆接到了女儿打来的电话。吃饭时,外婆告诉小林:"你可怜哦,去年你妈妈没回来过年,今年又不回来过年哦!"晚上6点晚饭后,外婆洗完碗发现小林不见了,赶紧喊小林舅舅去找。他们很快发现令人震惊的一幕:小林悬挂在厕所的横梁上,脖子上套着一种用来编织网兜的塑料绳。[详细]

事件二:陕西5个小学生相约喝农药自杀 其中4个孩子是留守儿童

陕西风县杏林镇5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相约到一古庙里喝农药自杀,幸被过路村民发现后及时送往医院。根据询问意识清楚的孩子获知,几个学生是用饮料勾兑喝的毒药,病情较重的两个学生喝下半瓶左右,其他孩子喝了一口。这种勾兑大大降低了农药毒性。

2010年7月2日夜里5个孩子来到附近的庙里,经过一夜畅谈,相约同月同日死。7月3日上午8时左右,5个孩子用带来的农药勾兑饮料,发誓一起喝下去。两人喝下半瓶后,其他孩子一尝感到特别苦,有的随即吐出来,有的干脆没喝。 [详细]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余万

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余万,占全国儿童的20%左右。据悉,长期的亲情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时候有被遗弃之感,逾四成的留守儿童感到孤僻,三成以上的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调查表明,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与父母团聚,大多数孩子对情感呵护的需求远远大于对物质的渴望。[详细]

探因留守儿童自杀,谁之过?

“母亲不回家过年”只是造成留守儿童小林自缢身亡的表层诱因

 听说爸妈不回家过年,孩子就承受不了,竟然自缢身亡,让人难以接受。过年,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是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爸妈不回家,也就失掉了精神的支柱,孩子走上不归路,看似偶然,实际上,爸妈不回家过年只是"留守儿童"自缢身亡的最后稻草罢了。严格意义上,很难把小龙之死与母亲不回家过年直接画上等号,但这个在旁观者看来或许不那么要命的因素,却生生让一个孩子精神崩溃,放弃活下去的勇气,实在令人心痛。[详细]

悲剧的背后,是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不堪的生存环境

9岁的留守儿童小林,父母离异多年,且又各自组建了家庭,自己职能跟着外公外婆生活。这种"隔辈"的生活模式,不只因为代沟造成的隔膜而影响了健康成长,父母之爱的严重匮缺除了造成留守儿童在物质生活层面的短板,更对其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详细]

留守儿童贫瘠的心灵更渴望得到父母温馨体贴的关爱

对于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讲,他们渴望的不仅仅是好吃的食物、好玩的玩具,他们贫瘠的心灵更渴望得到父母温馨体贴的关爱,他们更渴望在父母怀里撒娇。退一步讲,即便在外打工的父母无法随时给予他们温馨的贴身关怀,经常打打电话对孩子进行抚慰,也是对这些幼小而敏感的心灵应有的慰藉。然而,这[详细]

留守儿童缺少家庭关爱已上升到社会问题

多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的存在,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已迫在眉睫。由于家庭温暖与教育的缺失,导致个别留守儿童存在性格孤僻、暴躁、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等问题,思想品行上出行偏差,极易走上犯罪道路。笔者认为,给予留守儿童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详细]

留守儿童之殇,是整个社会都没法逃避的问题

在中国过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很大程度是依仗着人口红利而前进,这其中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贡献居功至伟。而时至如今,还有多少打工者因为不舍春节的加班工资,或者是纠结于回家的路费,而选择不与孩子过年。然而,对于几乎没有什么物质欲望的留守儿童来说,这堪比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详细]

剖析悲剧的背后,是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

(一)留守儿童自缢的悲剧,揭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累累创伤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序列,城乡二元化的制度梗阻在农村和城市之间人为制造了一条短期内难以逾越的发展鸿沟。城乡二元化不仅造成了社会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分布的不均衡,更在精神文化层面造成了城乡之间的文化割裂和精神隔膜。

以农业产品"剪刀差"问题为核心的对农村资源的廉价吸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在城与乡这两个待遇迥异的发展平台造成的"马太效应",城市对农村应有的制度补偿和反哺,则流于一种高高在上的、已然变了味的恩典和赏赐。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农村留守人员显然是这种环境中适应能力和生存质量最差的弱势群体。[详细]

(二)城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侵蚀造成了传统村社秩序的离析

文化秩序和精神格局方面的裂变,对农村的冲击更甚。工业化和现代化吸附青壮劳动力外出谋生活的同时,给农村留下的不仅是日渐抛荒的耕地,更是日渐沧桑的老人,和日渐沉默的孩子。农村社会文化格局被轻易改变,"隔辈抚养"的情形所在多有,留守生活也在不断陵夷的环境中日渐零落不堪。那些关于留守老人独自凋残的冰冷,留守儿童希望破灭的悲凄,在这个快速变化、转换、流光溢彩的时代,显得那么扎眼。 [详细]

(三)留守儿童自缢身亡的惨剧,是城乡二元化语境下农村凋零的一个作证

无人种田"在某些空心村成为现实,"当教师不如当小工"让某些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更加不堪,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生活悲剧更将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呈现给社会,拷问着社会正道人心和公平正义的底线。社会发展转型期,矛盾和问题的凸显,预示了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而也使人们对此报以更深重的期待和希望。[详细]

结语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于凝集着团圆美好的短短十几天,却需要让孩子们用近乎一年的时间去等候,这对他们实在不公平。大人们出于责任,理应给他们更多,也别说连过年都不回家。孩子渴望父母的期许,是最让人动容的,如果可以,还是请收起行包回家吧!

编辑:高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