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瞭望

7
2012.09.12

导语:甘肃小伙刘文波在洛阳救出两名溺水女孩自己不幸溺亡,河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洛阳分会却明确表示,下河救人不属于当地见义勇为条例的适用范围。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市民争议,本应倡导善举的见义勇为条例,缘何悖逆于公众的认知?它看似是对刘文波一人的不公,实为踹向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一脚。

开学经济

同是仗义出手,待遇天差地别

 

9月4日晚,许昌小伙白晓光和几位老乡在郑州郑上路立交桥附近追赶一名拦路抢包的歹徒,搏斗中歹徒抽刀将白晓光刺伤;郑州市公安局建设路派出所已经按照程序向上级部门申请见义勇为称号(大河报)。

而在8月29日,甘肃来洛务工的小伙刘文波和朋友在洛阳凌波沙滩浴场救出两名溺水女孩,刘文波却陷入深水区溺亡。河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洛阳分会明确表示,下河救人不属于洛阳市见义勇为条例的适用范围(大河报)。

事实上,类似刘文波的遭遇在洛阳市并不是首次发生。2010年7月25日,郑州铁路局洛阳工务段工人岳跃荣从河中救上两名女孩,却落下了腿疾,仅医药费就花费了数万元。但是他的行为并没有被认定为“见义勇为”,也就无法享受到奖励和补偿。

下河救人溺亡何以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

 

 刘文波在洛阳救出两名溺水女孩自己不幸溺亡,这无疑是舍生忘死见义勇为的壮举,而河南省有关部门认定他不属于见义勇为行为,暴露出制度的冷漠。

河南法规认定这样的行为不属于见义勇为,是根据现行的《河南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办法》,见义勇为构成的要素必须包括与犯罪分子做斗争、与重大的治安灾害做斗争。这一办法明显是对见义勇为认定范围过窄,且只涵盖社会治安范围,制度已跟不上形势发展,暴露出这一地方法规存在规定笼统、职责不明确、标准不清晰、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若下水救人行为得不到社会认可,正气难以得到弘扬,必然会发生英雄流血亲属流泪的后果。而且更进一步讲,会不会有人会因此望而却步?会不会导致更多见死不救的现象发生?

对于下水救人牺牲者给予见义勇为的认定和奖励,不是“义”与“利”的纠葛,而是对道德的服从和对制度的认同。只有制度完善,在执行上宽严结合,才能让更多人放下包袱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美德才能在社会上蔚然成风。[详细]

调查

1.您认为下水救人不属于见义勇为的原因是?
相关机构及其人员认知欠缺和不负责任
见义勇为的目的必须是维护社会治安
下水救人的程度达不到
2.下水救人不属于见义勇为,您的感觉是?
制度岂能让人难做好人?
制度太冷漠
寒心
3.你是如何看下河救人不属见义勇为的规定?
太让人无法理解了,这样下去谁还会去救人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必须立即更正
这样是为了保护救人者
4.你认为下水救人不幸该属见义勇为吗?
不管动机怎么样,都应该认定为见义勇为
要看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定
不应该认定为见义勇为

以条例的方式为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规定和保障的省市不在少数。见义勇为条例的颁布和实施,目的是在实现对见义勇为者进行保护和奖励的同时,在社会树立、倡导见义勇为之风气。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宏大的,社会一旦形成心向楷模并人人争相效仿氛围,便形成了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和向心力。但是,事与愿违的是,全国各地见义勇为条例的实施还未在全社会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却在框定见义勇为个案时,成为弘扬正义的绊脚石、烘托吊诡的敲门砖。

怀着悲愤而复杂的心情,笔者专门查阅了与洛阳市见义勇为条例相关的文件。将救人而丧命的小伙子挡在见义勇为门外的此规定,就是2002年洛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洛阳市保护和奖励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具体到该条例内容,是其中的第二条在洛阳小伙子救人事件中发挥作用。第二条所强调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他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受到不法侵害时的施救者行为为见义勇为。这样来看,理论上便形成了因为溺水者并未受到不法侵害,所以施救者行为不属于见义勇为的概念。对事物、伦理的评价标准,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现实出发,于情也好、于理也罢,首先是尊重社会纲常、道德人性。制度是为发展服务的,若在发展的过程中成为碍手碍脚的障碍,这样的制度要它作何?

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制度条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一项条例成为冷漠和悲哀的代名词,践踏人性和良知,教条化的思维方式更成为对仁义、礼智以及公信的玷污。[详细]

按照某某规定,与其规定之后的结论相呼应,却全然失却了法规制度的科学性。法律法规、制度条例一旦丢失人性,了无意义。对法律法规的客观解读是完全正确的,但这种客观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式的刻意较真和顾左右而言他的冷血。

河南欲扩大见义勇为认定范围 有望纳入立法计划

今年1月河南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就联合提出《关于出台河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的建议》。建议提出,条例要明确见义勇为的概念,认定的条件、机构和程序等。5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次主任接待日,扩大见义勇为的范畴成为代表们议论的焦点。省人大代表蔡德龙指出:义务救火、溺水救助等,都应该属于见义勇为。此观点得到了代表们的广泛认同。

虽然我省目前对见义勇为认定执行的是1998年的《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早已将认定范围拓宽,跳水救人、救火救灾等都属见义勇为。他还告诉记者,省公安厅及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已经拟出《河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草案)》,有望纳入明年省人大立法计划。《条例(草案)》对见义勇为的界定宽泛了许多,还加大了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奖励和权益保护的力度。[详细]

浙江出台规定保障见义勇为者利益

不让见义勇为的英雄们流血又流泪!浙江省政府办公厅8月25日印发《浙江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工作若干规定》(简称《规定》),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关爱与鼓励,保障力度空前。《规定》明确指出,发现见义勇为受伤人员,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有义务及时将其送至医疗机构救治。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应当及时积极组织抢救,实行先抢救治疗、后付费原则,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拒绝或者拖延。[详细]

广东见义勇为者可获入户口优待

记者8日从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草案修改征求意见稿)》获悉,较此前一审草案,意见稿细化了见义勇为者的保障措施,包括子女参加中、高考可享优待、优先入住保障房及申请常住户口等。

意见稿进一步强化了对广东见义勇为者或其子女受教育的保障力度。意见稿规定,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幼儿园的,政府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接收;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府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见义勇为人员以及因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子女参加中考、高考的,政府应当给予一定优待。[详细]

福建见义勇为条例修订 奖金提高到12万元

福建全省第十八次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将在福州召开,这是新修订的《福建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9月份颁布实施后召开的第一次表彰会。

据介绍,今年起见义勇为英雄奖励金从原来8万元提高到12万元,见义勇为模范一等奖励金由原来6万元提高到10万元,二等奖励金由原来4万元提高到8万元,三等奖励金由原来2万元提高到6万元,对牺牲人员的一次性抚恤金由原来的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新《条例》对见义勇为人员的社会保险、抚恤标准、住房保障以及见义勇为负伤人员的救治费用等问题作了详细规定。[详细]

  • “文具经济”:孩子偏爱“新奇贵”
  • “数码经济”:学生爱名牌 家长很受伤
  • “眼镜经济”:辨别真假近视很重要
  • “留学经济”:逐年升温,但需警惕“陷阱”

“见义勇为”的界定应该全国统一

与河南相邻的河北省,有关见义勇为的法规文件出台于2004年,但连标题都与河南不一样了:《河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其中对见义勇为的界定是这样的: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是指个人非因法定职责,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抢险救灾、救死扶伤的行为。

要是刘文波是在河北救人,就完全符合;个人非法定职责保护他人人身安全,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的行为。现在的情况是:舍身救人的刘文波,显然是在错误的地方碰上错误的官;。

到底什么是见义勇?《新华词典》上的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原文是反过来说的,意思是见到应该做的事(义)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这似乎指的就是那些生搬硬套法规条文的洛阳官员的行为。[详细]

为“见义勇为”立法需要理清“三个问题”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光怪陆离,充满着各色离奇的传闻。去年有一位82岁老人下水救人求表扬的事情,当我们身边真实的生活状态脱离了我们所熟悉的常识时,一切都需要用立法和制度来重新塑造,见义勇为也是一样。但无论是奖励还是惩处,都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厘清。

首先,所有的见义勇为行为都应该受到表扬并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一点是必须坚守的。

其次,要为见义勇为者提供全面的保障。虽然云南省的奖励已经达到最高的48万余元,但这是基于献出生命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别重大贡献。见义勇为者的损失或要付出的绝不仅仅依靠这个来区别,他们需要一个全面、可靠、及时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形成全社会都支持见义勇为的大格局。

最后,从制度上对见死不救、见难不帮的严重行为进行惩处,这首先要从党员、机关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做起。不仅要从道德上进行谴责,还要从经济上、行为规范上进行处理,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可以追究其应当担当的法律责任。(来源红网)

“见义勇为”奖励本身是一种政府性质的保障、救济机制,让行善者没有后顾之忧、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从而积聚社会的正能量。这补充了民法上对见义勇为者保护的不足,突显了政府的道义责任。按民事法律,见义勇为是“无因管理”行为,即没有法律、合同义务的人,但依然主动去维护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被救者作为受益人,应该适当补偿(不是赔偿)无因管理人的相应损失。这种适当补偿,不足以化解行善者的风险。当全社会在痛斥冷漠、呼唤勇气,在反省老太倒地无人扶、小悦悦事件中的麻木不仁时,我们的一些规定,却把决绝的背影留给了英雄。

关于见义勇为的立法,河南需完善相关法规,就走出了最重要的一步,让公民在伸出援手之前,不再有后顾之忧,让他们感觉到整个社会都在支持自己。

策划:魏金露 编辑:仝瑞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