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一半岗位加了条件限制

中央机关也要常年出差

国家公务员岗位,历来都是“越往上走”,学历、工作经验等条件越高。2013年的招录,省级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全部招收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参加这些岗位竞争的,通常也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不过尽管考生条件优越,也不意味着工作清闲。在2013年中央党群以及中央行政机关中,就有不少“苦差事”。 比如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厅市局所招的9个纪检监察职位,无一例外都标明了“常年出差”四个字。中央党校办公厅的三个职位,则标明了“职位需要晚上值班”。而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中,水利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所招录的一职位“需常赴抢险救灾现场,条件艰苦,适合男性”。国家海洋局更成为艰苦岗位的集合地,“能够出海”、“能够坚持节假日加班”、“适合经常出差”……一半岗位都加了类似的附加条件。

国税、海关满眼是“苦差”

在以往的报考中,国税、海关两个系统招人多,门槛又相对比较低,因此从来都是报考的大热门。不过2013年这两个系统的岗位能否成为“香饽饽”,还得打上个问号。这是因为这两个系统岗位备注中,有半数以上岗位都在向考生传达着“苦差”的信息。

以国税系统为例,“国家级贫困县”、“欠发达地区”、“不提供宿舍”、“本单位最低服务期五年”等备注比比皆是。连江苏国税无锡市惠山国税局所招收的一个基层分局职员岗位,也明确写上了“农村分局条件艰苦”几个字。

海关系统的备注更多也更直白。北京海关就有八个岗位明确标明了需要“24小时倒班,体能良好,住宿自理”。几乎每个省的海关都或多或少出现了“露天作业”、“工作强度大”、“体能要求高”、“经常出差办案”、“适合男性”这样的字眼。(扬子晚报)

调查

1.您认为公务员是金饭碗吗?
  肯定是,那么多人抢
  不好说,说不定政策会变
  无所谓,反正我也不考
2.您会来抢这个金饭碗吗?
  会,为了自己的将来
  不好说,顺其自然
  不会
3.您怎么看2013年的国考?
  要求多,难度加大
  以后估计会越来越难
  无所谓
4.您对就业有什么态度?
  能考上公务员最好
  稳定的最好
  追求自己喜欢的
暗语职位表“暗语”,你读懂几个?

“职位表上写着‘最低服务期五年’,不就等于告诉大家这是个很艰苦的岗位吗?大家报名可要想清楚了!”在网上报名开始前,详细研究职位表,挑出自己可以报考的岗位,是考生们都在进行的一个工作。研究得透彻的考生也总结出职位表上一些“暗语”来,很多考生也从“暗语”上读出2013年公务员岗位的“苦”。

最低服务期五年=超艰苦岗位?

“最低服务期五年”这个词在中央党群机关以及中央行政机关岗位中出现得并不多,而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中极为常见,比如国税系统,以江苏为例,210个职位,无一例外都标上了“最低服务期五年”的字样。很多考生理解,出现最低服务期五年即意味着岗位艰苦,才需要通过规定服务期来“留人”。

最低服务期五年=超艰苦岗位其实不一定。“以往会出现一些考生报考一个岗位,也考上了,但试用期没干完就自己放弃的了。也有考生在岗位上呆不满一年两年,觉得岗位不合适,又重新再考或是辞职的情况。因此近两年来一些单位会在报考时就设定最低服务年限,来避免这一情况。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规定服务期不满两年的公务员不得再报考,也是出于增加新公务员的稳定性考虑。”不过规定服务期五年来“留人”的情况也确实存在,比例还不低,很多岗位规定服务期同时还标注贫困县等的,一般确实是比较艰苦的岗位。

服从二次分配=最终岗位只会更差?

在海事、海关等系统“服从二次分配”的备注出现得比较多。这吓退了不少考生。邵君怡说,“服从二次分配”在往年也有,出现这个备注,意味着考生在考上以后,岗位还可能有所变动。“不排除有些特别优秀的考生会被调到更适合的岗位上去。但是就跟高考填志愿一样,服从的志愿一般总比不上第一志愿,海事、海关本身又有很多一线、艰苦岗位,考生在报考时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懂当地方言=岗位在最基层?

“懂当地方言”的备注在职位表中出现的范围比较广,国税、国家统计局、海关等系统都有出现。一些考生将懂当地方言直接理解成岗位在最基层。邵君怡表示,中国方言系统复杂,不同方言有时甚至不能正常交流。招考单位提出这项要求,是从工作实际出发的。要求懂方言的岗位,确实一般都是基层岗位,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的比较多,有些还可能需要经常下乡、深入田间地头,也比较艰苦。(扬子晚报)

分析理性对待"史上最苦金饭碗"

“苦差”增加是公务员招录趋势

“一份报纸坐半天”的公务员生活已成过去

2013年的公务员岗位怎么苦得感觉好像加了黄连?公务员真的是“经常出差”、“节假日坚持加班”、“工作强度大”?记者昨天也联系上了几位已经踏进公务员门槛的“前辈们”。这些过来人表示,无论是省还是国家公务员,都确实有比较清闲的职位,但是需要辛苦干活的也不少,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忙起来加班加点已经成了常态。“一杯清茶一包烟,一份报纸坐半天”这样的公务员生活,已经成了“过去式”。[详细]

“最苦金饭碗”是对国考“类是而非”解读

“史上最苦金饭碗”看似正确,但这一认识却有失偏颇,乃是对国考的一种“类是而非”解读。缘何?理由有三:

首先,缘于思想认识上的“糊味”。根源在于认识。曾几何时,“清闲”、“高薪”、“保障好”已渐成为公务员工作写照的代名词。正是缘于对“一杯清茶一包烟,一份报纸坐半天”式公务员生活的“障目”认识和腐败案件等曝光引致党委政府公信力降低,再加之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人民事业”与“个人职业”的区别上自觉不自觉产生了淡化和混淆,生出模糊不清的“糊味”,将国考片面认识为“从业”,再上“独木桥”仅是为谋得一份生存的“职业”、找到一个“金饭碗”。[详细]

新华网评:抱怨公务员“史上最苦”没道理

牢骚归牢骚,抱怨归抱怨,据预测,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仍有近200万考生参与竞争,录取比例高达约90:1。在坚硬的数据面前,这些抱怨多少显得有点矫情。

今年“国考”为何遭网友吐槽?说到底,并不在于公务员本身工作的“苦”或“甜”,而是考生的心理落差在作祟。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公务员就应该是坐在体面的办公室里,干着“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坐半天”的清闲工作,享受着稳定的工资收入、优厚的福利待遇,以及相对完善的医疗、养老保障,这才算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香饽饽”。近年来,许多考生对公务员岗位趋之若鹜,公务员考试不断升温,甚至被尊为“国考”,其原因也大抵在此。[详细]

当前,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已经“热得发烫”,需要一剂“苦口良药”来降降温。只有当公务员和其他社会岗位之间的“含金量”“辛苦度”差距逐渐缩小,公务员考试才会更趋理性,人们对对公务员岗位之“苦”才会见怪不怪。

结语

个体的秉赋、性格、知识和能力结构千差万别,一些考生的自身优势与公务员工作要求确实并不匹配。我们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工作要求和自身优势、兴趣爱好高度契合,在本职工作中既能施展才华,又能获得事业的成功,但也许是面对严峻就业形势、激烈市场竞争时的“求稳心态”,也许是对未来功成名就的高期待值,使他们加入了“国考”大军。无论是“求稳心态”还是“高期待值”,都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如果拼“国考”带有无奈的成分,我们就该问问,社会是否提供了足够广阔的舞台,让每位毕业生都各得其所施展才能?如果拼“国考”的同时充满了期待,我们就该问问,本该强调服务和奉献的公务员工作,为什么却具有远超其他许多职业的诱惑力?

策划:魏夏君 编辑:李冉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