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三门峡李家窑遗址岌岌可危 文物保护石碑被贴小广告


来源:河南日报

2013年12月20日,本报刊发了记者采写的《谁在省级文物保护区内动工——三门峡市李家窑遗址命运堪忧》一文,反映的是当地一些人在李家窑遗址内进行建筑施工的情况。第二天,也就是8月13日,记者再去李家窑遗址保护区内,看到的是违法建设的楼房还在热火朝天地施工。

三门峡李家窑遗址岌岌可危文物保护石碑被贴小广告

正在施工的现场。

三门峡李家窑遗址岌岌可危文物保护石碑被贴小广告

文物保护石碑被贴上了小广告。

李家窑遗址为周代虢国都城。1963年6月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对位于虢国墓地东南二公里的李家窑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古发掘,发现了城垣、城壕、建筑遗址等,取得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重大突破。虢国都城上阳城的发现对研究和了解古代都城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但这一处颇具保护价值的文物保护区目前的处境却岌岌可危。

2013年12月20日,本报刊发了记者采写的《谁在省级文物保护区内动工——三门峡市李家窑遗址命运堪忧》一文,反映的是当地一些人在李家窑遗址内进行建筑施工的情况。文章见报后,三门峡市湖滨区政府致函本报编辑部,称“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对本报的报道十分重视,立即责成三门峡市规划城管执法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湖滨区政府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依法查处。经了解,文中所指工地位于湖滨区崖底街道师家渠村,为六、七、八组集体土地,系1995年所建的崤山路集贸市场扩建工程。相关部门已组织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对已建成部分进行拆除。”

日前,三门峡市部分群众又来到本报编辑部,反映李家窑遗址的保护问题。这些群众告诉记者,2013年的施工在本报进行披露后,虽然没有彻底拆除,但一直没有再进行施工,对省级文物保护区来说,也算是一种“保护”了。但从今年8月初开始,在这个文物保护区内,又有人开始施工了,而且,比2013年那一次更甚。2013年那一次仅仅是架设钢架建筑,而这一次,是在保护区内挖地基盖楼。

闻讯,记者于8月12日赶到三门峡市。在虢国路与茅津南路交叉口东北角,记者看到原本醒目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家窑遗址”的石碑上贴满了小广告。李家窑遗址的核心保护区占地七八十亩。在保护区东南角,记者看到,两栋底层分别为15间门面的两层楼和三层高的砖楼房主体框架已经成型;东面一栋15间门面的两层楼也已基本完工;北面一排水泥地基桩已经完工,部分砖墙已经砌到一人多高;十几名建筑工人正在紧张施工。西面则是记者曾经披露过的一片五六米高的钢架,下边密密麻麻长着比人还高的荒草。而钢架南边,是一条铺设不久的水泥路,在水泥路与钢架工地中间,用水泥砖圈建了一些花池,花池内,则是8个用水泥圈口的窨井。

由于保护区内是一片空地,当中不少菜农在里面卖菜。菜农说,听说是建菜市场,至于有没有手续,他不知道。

记者注意到,在保护区东面,就是一个面积不算小的菜市场,走进菜市场,看到还有一些空位。记者与一些租了摊位的菜贩交流,他们告诉记者,在这里的生意不是很好,但前些日子,有人又让他们交一万元钱,预购正在盖的门面房,如果不交钱,就不要在这里租摊位了。

随后,记者采访了三门峡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

记者询问在文物保护区内施工,有没有经过文物部门批准,是否有施工手续。城管局的同志告诉记者,关于在文物保护区内施工的事情,群众不仅向新闻单位举报,也向三门峡市政府领导写过反映信,市领导很重视,也做了批示,要求他们城管局进行调查处理。

他说,正在施工的是湖滨区崖底街道办事处师家渠村的村民。因为三门峡市菜市场少,很多菜农都是在大街上卖菜,不仅影响市容,也影响交通。为了增加原有菜市场的容量,也为了菜农,师家渠村才在这里扩建。

当记者问及在文物保护区内施工,是否有手续时,这位城管局的同志告诉记者,有关单位曾经通过文物保护单位,向上面进行了申请,国家文物局也批复了,规划、城建等有关单位正在公示。

为什么在批复手续下来之前就能够持续施工,从刚刚开始打地基,就有群众进行举报,现在有的楼已经建好了,为什么没有进行查处?城管局的同志没有正面答复。

在国家文物局的网站上,记者查到了国家文物局于2015年4月1日以《关于李家窑遗址综合环境整治方案的批复》为题的“文物保函〔2015〕995号”函,这是一份给省文物局的复函,该函第二条明示:“在对李家窑遗址保护范围内现有环境进行整治的基础上,可搭建必要的临时性农贸市场大棚,以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临时性农贸市场大棚建设不得在李家窑遗址保护范围内动土,应采取垫高建筑基础的搭建方式。同时,应进一步优化临时性农贸市场大棚的建筑色彩,注意与遗址周边环境相协调。”

然而,在李家窑保护区内施工的却是开挖地基的永久性建筑,这和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明显不符,而且,在保护区内开挖修建的窨井,对地下文物是否形成破坏,或者这些地下窨井对地下文物构成威胁,特别是,文物保护区内是否允许开挖修建窨井等问题,城管局的同志都说不清楚,他们只是说,将联系市文物局,对这些地下文物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再向记者通报情况。

可是,第二天,也就是8月13日,记者再去李家窑遗址保护区内,看到的是违法建设的楼房还在热火朝天地施工。

编后

李家窑遗址毫无疑问可以算作是三门峡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按理说,谁都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可是,李家窑遗址再次遭到破坏的事实,却是无异于往自己的脸上抹黑。

撇开当地有些人是否“自重”、“自爱”不论,单从法律角度来看,违背文物部门的批复文件精神,造成对文物的破坏,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对法律的践踏。

文物遭到破坏,古迹变得面目全非,对此,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并非不知情。根源在于对文物保护重视不够,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存在漠视法律的惯性思维,由此也导致了某种程度上的不作为。

对此类问题,本报群工部今后仍将继续关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赵旭燕]

标签:李家窑 小广告 石碑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看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