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河南 > 地方 > 南阳

玉雕《道德经》惊艳问世 中华“铁笔王”演绎传奇


来源:河南青年报

近年来南阳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玉雕大师精品跌出。“南阳市首届玉文化产业十大最具影响力作品”,涌现出许多传世佳作。最令世人瞩目的是玉雕《道德经》,人们在传说中想象作品的神奇和震撼,却不知道神秘的幕后创作

近年来南阳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玉雕大师精品跌出。“南阳市首届玉文化产业十大最具影响力作品”,涌现出许多传世佳作。最令世人瞩目的是玉雕《道德经》,人们在传说中想象作品的神奇和震撼,却不知道神秘的幕后创作。适值9月份央视著名文化品牌栏目《寻宝》将走进中华玉都——镇平,这将再次把镇平玉雕推向世人瞩目的高度,引起了专家教授、文化学者、多家媒体的云集关注。为飨广大玉雕爱好者,记者于夏秋之交专题采访了玉雕《道德经》的作者——中华铁笔王王玉敬先生。

中华铁笔王王玉敬先生在研究玉雕创意

人物档案:王玉敬,蒙古族,河南镇平晁陂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佛文化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新加坡新神州艺术研究院高级名誉院士,中原书院客座教授,中国伏牛书画院院士,长白山国际书画社理事、一级书画师,神州硬笔书法家协会高级书画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兼镇平联络处副主任,南阳书法家协会会员,南阳书画院院士,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南阳宝玉石协会理事等。

王玉敬大师酷爱书画艺术,独创“铁笔书画”,被誉为“中华绝活”收录于“中原风情漫画”节目。他的事迹入选《世界人物辞海》《河南省工艺美术图志》《中国东方艺术家》等典籍。被权威部门授予“中华铁笔王”、“中原铁笔第一人”称号。

走进王玉敬大师位于河南镇平晁陂镇的工作室,立刻被满目的书画和玉雕作品所吸引。一阵寒暄后,王玉敬听到叫他大师,打断记者的话:“不要称我大师,大师只是个‘封号’罢了,大师不是荣誉,真正的的大师是一种厚重的责任”,寥寥几句令记者肃然起敬,我们的采访就以“责任心”为话题展开。

从王玉敬人物档案可以看出,王玉敬大师在书画、玉雕等艺术领域有着很深造诣,在传统文化方面功底也是深厚的,以此猜测王玉敬大师至少应该是学院派出身,而真实情况——王玉敬大师没进过一天大学门,而且整个中学阶段是在文革动乱时期上完的。王老师淡泊超然,仙风道骨,语气平和,举止儒雅,娓娓道来,如沐春风,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故事。

一、当你对自己有了责任心,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我的中学时期是在文革动乱年代度过的,我的学习非但没有受到冲击,而且在那个时间读了大量的书,喜欢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为什么我的学习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我是一个对自己非常负责的人,当你对自己有了责任心,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王老师用柔和而自信的语气开始了对过去的回忆。

小时候,王玉敬家里很穷,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弟兄姊妹多,青黄不接的时候,一家人饭都吃不饱。如何才能改变一家人的命运?他想努力学习考大学改变一家人的命运,从来没有上过学的父母告诉他家里坟上没有那个风脉,读书又不当饭吃,认识几个字不当睁眼瞎就行。后来文革开始,学校全部停课,学生们都忙着开批斗会、串联游行、写大字报。因为他字写得好人又勤快,人们都来找他抄写大字报,慢慢地他也喜欢上了写字,当人们夸他写得一手好字时他有些沾沾自喜。在夜以继日地写大字报中,他常常是提笔忘字,语句不通,因错别字闹了很多笑话,也曾经把“中国人民银行”写成“中国人民很行”,有人耻笑他:“字都写不对,字写得再好有啥用!”——王玉敬真正体会到了没有文化知识的可笑和尴尬。

王玉敬开始意识到,如果自己再像父辈一样没有文化,如何能改变个人命运,如何改变家庭命运?当时流传着一首儿歌“拖拉机扭三扭,没有文化开不走!”,用现在的话说拖拉机就是“高大上”,能把拖拉机开走可是很了不起的。这首儿歌对他启发也很大。他回想起了老师在课堂上说过的“人定胜天”“知识改变命运”,开始痛下决心,为了改变自己命运,为了改变家庭的命运,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尝到了读书带来的乐趣。但那个年代想读书也是一件不容易实现的事,由于家境贫寒,买书只能是一场梦,向父母提出买一本几毛钱的书会挨骂的,父母认为书不好吃不好喝是没用的东西,买书是最大的“败家子”。王玉敬隔三差五到新华书店,也只能闻闻书香味,望着书架上崭新的书本解解眼馋。一次他路过晁陂镇东头的搬运站(相当于现在的运输公司),当看到搬运站是用驴拉着架子车运输时灵机一动,人吃饭驴吃草,我何不割草换钱读书?他找到了搬运站的站长说明情况,站长感动了,答应了王玉敬的要求,一斤草一分钱,就这样每天放学王玉敬就去割草,用割草攒来的钱买书。为了能读来书,他不放过一个机会,有位表叔过去是一位私塾先生,他很崇拜这位表叔,经常过去帮助表叔干家务,借书看,和表叔谈论学问。久而久之,这位表叔对这位表侄相当喜欢,一个晚上表叔提着马灯,领着王玉敬打开地窖,把自己秘密珍藏的家底让王玉敬看——五箱发了黄的旧书本。表叔告诉他:这些书是我的命根子,“破四旧”那阵子我担心让红卫兵发现就没法保留了,于是在一个黑咕隆咚的夜晚把五箱书藏到了地窖,留下一些没价值的书主动上交红卫兵小将,这些书才得保存下来。表叔上了年纪总是胆小,担心总有一天书本霉烂或者被人发现,你天资聪颖、喜欢读书,书本交给你我就放心了。又一个漆黑的夜晚,王玉敬和表叔一起把五箱书盖上柴草用架子车拉到王玉敬家。

王玉敬得到这些书简直是如获至宝,真是如痴如醉,体会到“世上好话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境界。王玉敬拼命的读书,《三字经》、《百家姓》、《易经》《论语》、《道德经》这一类的书本都被他读到了滚流倒背的地步。王玉敬不是那种读死书的人,最重视领悟,他不停地品味书中所藏的奥妙与玄机,参悟一些社会方面的哲理,真正体会到“万物莫不深藏其中的”真实含意。一天一天,日积月累,王玉敬用“勺饮不器盛沧海,拳石频移磊泰山”形容这种感觉。

王玉敬部分作品暨证书

王玉敬接触到传统文化后对书画更加喜欢,他谈起对书画的认识:书画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去怠消烦,悠闲自赏,高韵典雅。他总结自己练习书画的经验:要多看,多看书画理论知识;要多临,多临名家的字形字义;要多悟,名人书画内涵细节把握;要多练,多多联系勤能补拙。以良好的心态不急不躁才能修身养性,玩起书画全身心投入也不知苦累,实际是感觉快乐美妙。

整个中学时代王玉敬不但没有荒废学业,相反他学到了课堂上也学不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王玉敬告诉记者:传统文化能修补人身自身,提高正能量;洗涤人生污垢;能使人世快乐友善;真正能达到修身齐国济天下。我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受益终生,从而改变我的命运和家庭命运,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不可能有我以后在书画和玉雕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和辉煌!

二、当你对社会有了责任心,玉雕大师就不仅仅是一个称号!

“雕刻技艺高超了,能算上是玉雕大师吗?不一定,雕刻技艺高超只能算是高级工匠,还不能算上是大师。什么才算真正的大师?对一个时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的人物配得上‘大师’称号。大师的格局应该是很高的,私欲太重无法成为大师,大师需要胸怀全社会的胸襟,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即使你没有想过当大师,当你对社会有了责任心,成为玉雕大师是很容易的事情!”

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越来越繁荣,“乱世黄金盛世玉”,玉雕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镇平玉雕历史悠久,镇平人敢想敢干敢为,有几十万大军从事玉雕加工销售,很多人因从事玉雕行业走上致富道路,镇平作为“中国玉雕之乡”在全国闻名遐迩。

此时,王玉敬反倒忧心忡忡,是他发愁挣不来钱吗?早在七十年代大集体时代,王玉敬中学毕业后就进入晁陂人民公社的集体企业晁陂玉器厂做玉器,在那个年代做玉器的,普遍文化素质很低,王玉敬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艺术功底,自然而然成为做玉器活中的佼佼者。八十年代后期,王玉敬的作品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作品还没有雕好的早已经有主了,王玉敬还怕挣不来钱吗?王玉敬是个社会责任心很强的人,他考虑的并不是个人,他忧心的是整个玉雕行业的发展,他冷静地思考:玉石是不可再生资源,玉石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但眼前玉石大量开采,玉石加工粗制滥造。一些家长急功近利,孩子小学没毕业就急于让孩子从事玉雕加工,由于玉器加工者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大多数作品工艺粗糙,笨重,创作的品位上不去,都停留在模仿的层面。王玉敬认为如果这种局面如果不能打破,一是玉石资源极大地破坏,二是玉雕行业的繁荣只是昙花一现,镇平玉雕今后不可能持续繁荣发展。他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一是独山玉限量开发;二是加强政府对玉雕行业的管理成立相应的机构;三是必须重视玉雕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必须重视文化注入,提高玉雕产品的文化品位。

王玉敬是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他把这些建议以提案的方式提交给有关政府部门,这些建议很快得到镇平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镇平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玉雕管理机构——镇平县玉雕管理局,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促进玉雕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实施人才战略,提高玉雕从业者素质,推动玉文化产业的上档升级。近年来,玉雕产业在全国独领风骚,精品佳作不断涌现,2014年“天工奖”评选,镇平玉雕作品一举斩获1金4银11铜奖和1枚最佳创意奖、2枚最佳工艺奖;国家级省级大师在河南省占三分之二以上。镇平县先后被命名为赢得了“中国玉雕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项殊荣,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玉都”。

王玉敬玉雕作品和田玉籽料《百玉百福图》

王玉敬认为玉雕要创新发展,必须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决心把玉雕技艺和书画技艺相结合探索出玉雕技艺的一条新路。他将玉雕传统技艺的工艺之美与书画内涵的艺术之美巧妙结合起来,创造出了“铁笔书画”技艺,也称“玉雕书画”技艺。在玉上作诗画,意境悠远,妙趣横生,融书法、绘画、雕刻之技艺,独具匠心,为玉雕一绝。玉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再加上数千年的书画艺术价值,使玉雕作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文化更加多元,将价值得到巨大提升。王玉敬的玉雕书画技艺,是镇平人在数千年玉雕技艺的基础上又一独特技艺,他融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与玉雕艺术为一体,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又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王玉敬的“玉雕书画”已经先后被镇平县人民政府、南阳人民政府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进一步提高保护级别,正在申报省级非遗保护。

他利用玉雕书画创作的“百玉图"、“道德经”、“百寿图”为镇平玉雕书法技艺的代表作,现被中华玉文化博物馆收藏。独玉二扇屏、山村意蕴、千里始足下、寒江秋月、湖光仙境。碧玉:皆大欢喜、精灵、醉杀洞庭秋。白玉双面屏春湖之韵、秋江逸气、对屏灵境耀神州、霜华净碧空等都是镇平玉雕书画技艺的精品力作,被海内外收藏家所收藏。

三、一个有责任心的大师,应该创作出传世精品。

“真正的大师产生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时代,艺术家的生命在人类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间,而他创作的作品是永恒的,一个有责任心的大师,应该创作出传世精品!”谈到玉雕《道德经》的创作,王玉敬对记者说。

2006年,王玉敬大师已经55岁了,他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衣食无忧了,对于一般人来说到歇心时候了。到这个年龄,他的体力精力明显不如过去了,他考虑趁自己身体还能允许,用自己的铁笔书画创作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传世巨著,使之流芳百世。

王玉敬大师的爱人知道他要创作玉雕《道德经》后,坚决反对: “你都这么大岁数啦,咱们不缺吃不缺穿不缺钱花的,卖那老命干啥,我不要什么传家宝,我只要你这个‘活宝’,你平平安安比啥都强。”他的儿子王学清也极力反对:“现在咱家什么都不缺,你就安享晚年吧!”但他们娘俩个谁也没有劝住王玉敬大师,他太热爱“铁笔书画”这门艺术啦。

(一)确定作品题材

以什么为题材,创作一个什么样的作品呢?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用自己最得意的“铁笔”篆刻一部《道德经》。因为,《道德经》是被誉为“万经之王”的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艺术、宗教等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目前《道德经》典籍已有1000余种,发行量仅次于《圣经》。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

用什么玉料篆刻《道德经》呢?王大师真有点纠结,独山玉肯定不行,硬度大、裂纹多、色彩丰富,雕山子行,写书法不行;和田玉合适但太贵,一公斤三四万,估计用料近一千多公斤,需要资金4000多万元,他花消不起;用翡翠硬度又太大,况且高档翡翠的价格也很高。最后决定用碧玉来做,一是碧玉的价格不高。二是硬度也不大,质地均衡,抛光也出效果。

(二)、精选玉料

2006年时镇平的碧玉价格并不高,每公斤大约只有四到六千元,尤其是国产的碧玉料价位要相对低一点。

况且,镇平又是碧玉料的集散中心,国内国外的碧玉都镇平销售,他看料跑起来并不多困难。困难的是他要求碧玉的质地均衡、色度要基本一致,难度相当大。后来,经朋友介绍,好不容易在一位卖碧玉料老板家里看到了一批如意的国产碧玉料,一问人家却说已经卖给石佛寺一位串手镯的啦,他就央人三番五次去说情,请求老板转让给他。最后,当这位老板知道王大师用这批碧玉制作《道德经》为“玉乡”争光时,不仅主动赔了对方的违约金,还降价卖给了王玉敬大师。

玉雕《道德经》作品全貌

(三)、精心制作

别人做玉雕都是用水去做,优点是除尘效果好,缺点是冬天太冻手,但王玉敬是“干”做,不需要用水,且作品都是他自己设计制作,全部过程都由他一个独立完成,即使他的爱人也只能打打下手,只负责伙食,端端茶水。为了制作好《道德经》,他几乎推去了所有的来料加工业务,专心致志做《道德经》。《道德经》共需刻字15183个,还需内刻小印章百余枚,书简长度12.44米,作品历时3年有余,其艰辛程度是可以想象的,至到2009年初才完成制作。 

玉雕《道德经》作品局部

(四)、制作老子雕像、仿青铜器牛尊、八卦炼丹炉等

为了保证《道德经》的整体水平,王玉敬大师还特意聘请“中国黑白人物雕刻第一人”的张克钊大师,制作老子雕像,仿青铜器牛尊。同时,还聘请“中原素活第一人”魏玉忠大师专门制作八卦炼丹炉。至此,玉雕《道德经》的设计制作任务圆满完成。

玉雕《道德经》制作好后,受到了业界的普遍赞誉,都称王玉敬大师做了一件功德无量、荫及子孙的善事。人民日报海外版、博宝艺术网等十几家中央省市媒体对玉雕《道德经》作了报道,2009年被评为“陆子冈杯”玉雕精品银奖、2014年获“南阳市首届玉文化产业十大最具影响力作品”。

王玉敬,无意成为“大师”而成为“大师”;王玉敬,对荣誉淡泊而受众人称誉。“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达到“道无为而无不为”境地,王玉敬大师以对自己和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来诠释着《道德经》的真谛。

(本文采访得到王景伟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王景伟简介:供职于镇平县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南阳市玉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长期从事玉文化研究传播工作,负责南阳玉雕网、中华玉都网网站管理和维护工作,多次在主流媒体上发表玉文化产业方面的文章,为扩大南阳玉雕和镇平玉雕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殚心竭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赵旭燕]

标签:玉雕 铁笔 道德经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看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