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黎明舞台剧《金陵十三钗》将于2024年8月倾情起航
河南
河南 > 消费 > 正文

破晓黎明舞台剧《金陵十三钗》将于2024年8月倾情起航

原标题:破晓黎明舞台剧《金陵十三钗》将于2024年8月倾情起航

据悉,破晓黎明舞台剧《金陵十三钗》将于今年8月与大家见面, 剧目讲述了1938年日军侵华进入南京,大量难民涌入安全区避难,13名为保全家国大义的女性挺身而出,不畏生死的她们保护深藏安全区的女学生挺身而出的故事。

故事原型取自《明尼·魏特琳日记》。1937年11月下旬,攻占上海的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进逼包抄,战争阴影瞬间即至。时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务长的魏特琳,主动提出了一个方案:将金陵女院作为难民安全中心。她致信美国驻华大使馆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从地理位置和建筑物的牢固性来说,作为安全中心再合适不过了。”魏特琳没有想到,她的这个建议在随后的日子里,会成为压在自己肩上难以想象的重负。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大屠杀开始,整个城市火光漫天。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专门收容妇女儿童的难民所,南京沦陷后,越来越多的女性进来躲避。魏特琳丝毫不敢懈怠,一面组织校内教职员工巡逻校园,一面请来为“国际安全区”服务的外籍男士轮流守夜。她每天奔波在学校各处,将校园里做实验用的鸡鸭、教师宿舍里的牛奶果酱和喊叫着的妇女,从日本兵手里一一夺回来。日军咒骂她,用血迹斑斑的刺刀在她脸上乱晃,甚至打她耳光,但魏特琳毫不退让。此时的六朝古都早已不复昔日的繁华盛景,终日弥漫着硝烟炮火,满目皆是断壁残垣,整个城市笼罩在恐惧和绝望的氛围中。1937年的平安夜,明尼·魏特琳被日军以废除难民区威胁,逼迫魏特琳从难民区挑出100人成为日军的慰安妇。在魏特琳与日军极力力争下,最终21人为民族大义奉献了自己换取了其他人的暂时安全。

舞台剧《金陵十三钗》将这段故事更尊重史实的展示。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将大时代下每一个人艰难的生活处境呈现的淋漓尽致。阁楼里挺身而出的秦淮女子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半生的颠沛流离、生活所迫在这一刻终于变回原来的自己,那些女学生的样子像极了自己梦中的情景,那般纯洁美好、充满希望。此时的秦淮曲回荡在阁楼,仿佛为这场最后的告别而叹息。在演员同过表演带领观众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

南京大屠杀对昔日辉煌的六朝古都金陵是毁灭性的打击,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时间南京城尸横遍野,数以万计的尸体被随意堆放在街道上。时至今日,再次提到这段至暗的历史,无数国人依然感到不寒而栗、满腔愤恨。“在这样的情感因素下,我们重启了舞台剧《金陵十三钗》的制作。希望通过这段架空的故事,向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向那些奋勇无畏的英雄表示敬意,也劝现任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总制作人如是说到。

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也是魏特琳的校友,在为新书《南京大屠杀》执着到近乎偏执的搜索中,发现了这本险些被世界遗忘的日记。张纯如在书中对魏特琳如此描述:“在一个几乎变成虚构的传奇中,由于天天面对日本人的残暴的行为,一个脆弱的、疲惫的女人永远无法恢复其身心所受的创伤,这一切很少有人知道。

而遭遇过苦难的六朝古都中的每一个为家国奉献的人们,也许他们再也无法看到黎明,而他们相信,终究会有人看到黎明。

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凤凰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