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有良方 植科技之根 育道地宛药
河南
河南 > 要闻 > 正文

河南省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有良方 植科技之根 育道地宛药

原标题:河南省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有良方 植科技之根 育道地宛药

河南省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有良方 植科技之根 育道地宛药

我省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再获殊荣。近日,省政府公布2019—2021年度河南省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名单,由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伏牛山道地宛药生态种植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获得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一等奖。

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然而,种植的中药材大多是常规品种,种子种苗混杂、退化、抗病性差,中药材栽培技术标准化程度低,中药材药效、品质不一致,产量高低悬殊,商品外观形态不一等问题突出。

冬日,孟州市南部黄河滩区万亩高标准农田,种植户在田间为新种植的防风等中药材覆盖地膜。近年来,孟州市积极引导群众在黄河滩区和丘陵地区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四大怀药”种植,促进了沿黄乡村经济发展。 白水平 摄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古称“宛”,其艾、山茱萸、金银花、辛夷等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及质量在全国均居领先地位。为此,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联合相关单位、企业以金银花、山茱萸、艾、辛夷等道地宛药的生产种植为突破口,围绕关键技术问题,示范推广了金银花新品种“密银花1号”、山茱萸新品种“宛红1号”、艾草新品种“郑艾2号”等中药材新品种8个;集成和推广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关键技术22项,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建立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32个,新技术示范总面积累计达223万亩,辐射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通过种苗繁育、遗传育种、栽培、植保、技术推广和生产管理等跨多学科领域的协同攻关、优势互补,着力破解中药材产业发展难题,形成了‘科研成果引领+企业牵动转化+特色产业升级’的典型模式和示范样板,提高了宛药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所长梁慧珍表示。

据悉,农牧渔业丰收奖是我省农业领域级别最高的奖项之一,主要用于奖励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每三年评选一次。

本次共授予“花生病虫害绿色精准高效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推广”等8个项目丰收奖成果奖一等奖、20个项目二等奖、12个项目三等奖,授予李好海等100人丰收奖贡献奖,授予“河南小麦重大灾害监测预警及防灾减灾技术体系集成与推广”等10个项目丰收奖合作奖。(来源:河南日报 记者 刘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