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民警李江涛:网格化管理法让小社区变“大家庭”
河南
河南 > 地市 > 安阳 > 正文

安阳民警李江涛:网格化管理法让小社区变“大家庭”

“社区就是我的家,群众利益无小事。”安阳市公安局文峰分局高阁寺社区民警李江涛说。据了解,李江涛创新社区管理,通过创建一图一表(社区平面图、社区实有人口房屋信息采集表)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了辖区实有人口、房屋的有效管理,该工作方法吸收了以往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理念,又进行创新,真正实现了细化和落实。该工作方法使得社区警务工作越来越轻松,被称之为“创新江涛工作法”。

用新办法解决老问题,工作方法初见成效

“我还是一名新民警的时候,有一名在社区工作多年的辅警经常协助我工作,突然有一天这名老辅警退休不来上班了,一下子我失去了依赖,社区工作无法正常有效开展,许多事情需要我重新做起。”李江涛说,由于社区工作繁杂,存在线块分辖,工作任务不平衡,阶段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管辖范围广,常常导致管不到边、管不到位等问题。

2013年年底,李江涛又被调到新的地方任社区民警,这意味着社区街道院落,常住、暂住人口底数等一切工作又都得从零开始。李江涛说:“我挨家挨户的走访、采集记录各种信息,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对新分管的社区真正熟悉了。在这个过程中引发我思考一个现实问题:若干年后,我本人工作调动了,我怎么能够给新来的社区民警完整无缺的留下这些信息资料,也算是赠送给这个‘接班人’的一份礼物?”

产生此想法后,李江涛按照省厅党委提出的“一村(格)一警”的决策部署,结合亲历社区警务几年来的经验体会,反复思考布局,多次修改调整,创新设计了“社区平面图”和“人口房屋信息网格”,在这一图一格中共采集保存人、事、物等各类照片信息近3万张,同时他在社区多年写下的所有工作日志也都留在设计的网格里。

2020年10月6日,文峰分局刑警大队一名同志打电话向李江涛求助称,自己在办理一起重大电信诈骗案件,据知情人透露嫌疑人就在李江涛分管的社区内居住。了解情况后,李江涛在“社区平面图”上直接搜到嫌疑人居住的房屋照片,两分钟就把嫌疑人住所的概貌、居住房间发送到办案民警手机上,办案民警立即带队到其住所蹲点守候,事隔一天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一区一街”精准到“一楼一户”,细化社区便于管理

“一村(格)一警”网格化管理是我省公安机关实现城乡社区警务全覆盖的新型警务机制,也是我省公安机关实现城乡社区警务全覆盖的新型警务机制。李江涛根据实际情况将辖区划分为若干大网格(片区),每个大网格划分为若干中网格(街道),每个中网格划分为若干小网格(楼院、院落),每个小网格划分为若干微网格(每家每户每个房间),一格套一格,直至细化至辖区所有房屋每个角落,不留死角。这样通过对每个最小网格的核对、登记和清查,就可以管理这个房间对应的人,达到查人知房、查房知人。

同时,李江涛设计了电子日志表格,把每天自己的工作内容记入电子档案,方便自己查询使用,也为以后其他人使用做好铺垫。该工作方法有效降低了继任社区民警的工作成本,节省了警力资源,为以后在此工作的警务室民警做出了贡献,继任社区民警在进入该工作岗位时就可避免长时间无效摸索、重新熟悉的过程,便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确保继任社区民警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更深入开展精细化社区管理工作。

此外,李江涛的网格化管理还延伸至互联网方面,他建立QQ群微信群,创建微警务论坛,积极探索微警务,开展微服务,通过网络向辖区居民商户通报警情,提供咨询,解答问题,宣传各类安全防范知识,为群众提供即时的便民、利民信息,零距离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让警民交流更好地从传统的“面对面”变成“键对键”、“指对指”,让群众轻动手指,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办理各项公安业务,切实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社区民警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使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得以解决,实现了辖区警民互动,警民关系更加和谐。

李江涛运用网格化管理破解了众多难题,使公安部提出的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的双实管理的瓶颈问题得以解决,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信息的保存管理、检索利用,有效解决了民警个体与社区警务信息的连贯性、可持续性,切实为辖区打防管控提供服务,让小社区成了“大家庭”。(张凯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