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黄道镇纸坊村:以乡风之魂奠乡村振兴之基

郏县黄道镇纸坊村:以乡风之魂奠乡村振兴之基

寓意深远的彩绘、丰富多样的宣传画、条例明确的村规、处处可见的文明标语……都让你在游览的过程中停下脚步驻足观看。1月5日,记者来到了郏县黄道镇纸坊村,在村主干道的临街房墙面上发现,隔不远就有一个宣传的标语、图片,全村到处洋溢着浓厚的文明宣传氛围。作为拥有着“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传统村落”“县级廉洁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称号的村镇,近年来纸坊村以乡风之魂奠乡村振兴之基,探索出了一条乡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家风引领、7“好”评选 构建文明乡风

“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口中有德、目中有人”、“与人为善,与邻为友”……在拥有418户、1566口人的纸坊村,家家户户的大门旁,都挂着一个精美的方形家风家训牌,这些家规家训内容涵盖了个人修养、处世交友、品德要求等方方面面,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特色靓丽景观。

“每家每户结合自身的情况,喊出自家家风家训,大家做事有了明确准则,让好家风焕发新光彩,从而带动乡风文明的建设。”纸坊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占轻介绍。

同时,纸坊村多种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开展典型评选、创新宣传展示,让家风家训“有标杆”学习,引导广大村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为此,村委会设立了“好党员”“好婆婆”“好丈夫”“好邻居”“好妯娌”“好儿媳”“好儿女”等奖项,通过村民自荐、邻里调研等方式评选出先进典型,定期颁奖、表彰。

谁家应急用啥,就送物上门,电器方面都懂的好邻居苏应晓;伺候公公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好儿媳叶金贵;妻子身患脑瘫,对其不分昼夜,无微不至地照顾,使妻子病情好转的好丈夫张天祥……

受到表彰的人珍惜荣誉,从而再接再厉,村民以受表彰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文明家风、遵纪守法、邻里互助的高尚品格,共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村营造文明和谐新风尚。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纸坊村自2017年起,在大年初一举办“乡村运动会”。内容有拔河比赛、自行车、下棋比赛赛、媳妇背婆婆、夫妻同心、全村人品尝“金丝玉骨汤”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运动会不仅吸引本村居民,更是把十里八村的村民聚在了一起,既锻炼身体、又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同时加强了家庭、邻里之间的和睦。家庭独具特色且接地气比赛项目处处体现农情、农味,展现出新时代农村新风尚。

“文明积分”打造美丽乡村

近年来,纸坊村坚持以乡风建设带动乡村振兴,激发内在活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凝聚民心、汇聚力量。为有效解决村内环境卫生、基层管理等难题,纸坊村党支部建立了“宜居公益超市”,开创性地开展以“文明积分”免费兑换生活用品的活动。

据悉,纸坊村创建的公益超市属于非营利商店,村民可平时在卫生评比、志愿服务、遵纪守法、孝亲敬老等领域的劳动和贡献赚取相应积分,通过积分免费兑换相应的日常用品。此举不仅可以引导广大农户讲文明、树新风,实现“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的可持续良性循环,还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我们这个活动定期举办,实行以来,村民户户争做志愿者,主动清理垃圾,时间一长村民的卫生意识提高了,生活质量自然也提高了。”纸坊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占轻介绍。村民意识高了,“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及山区“生态修复治理”等工作都得到扎实的推进。

“爱心食堂”吃出幸福味道

村里的孤寡老人、困难老人、留守老人有不少,如何让老人有更好的保障?纸坊村因地制宜建设了“爱心食堂”。食堂筹备之初,村里企业家、爱心村民听说后,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桌椅、电视、消毒柜、冰箱等设施均是本村村民捐赠。为了能够让在外的子女了解到自家老人的吃饭情况,“爱心食堂”内部还安装摄像头,子女通过手机下载的软件,便可以看到老人的就餐情况。菜品方面,“爱心食堂”积极收集老人的意见,专门为他们提供合口味的饭菜,一日三餐不重样,菜和肉均衡搭配。

“俺们村79岁的王大爷,在爱心食堂就餐以来,三餐固定,荤素搭配,刚开始拄着拐杖来,吃了几个月,拐杖都不用了。”爱心食堂的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让老人吃得健康、共享幸福,同时通过“爱心食堂”的爱心传播,促进“爱心”工程实施,深化道德实践,推动家风乡风民风建设。

“下一步,计划建立村合作社,统筹各个方面的资源,开发打造乡村民宿,实现村民增收,纸坊村有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相信乡村旅游产业很快便能发展壮大。”杨占轻自信地说。(文图:郭颖颖 徐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