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4位大学书记校长纵论高校“双一流”建设
河南
河南 > 教育 > 正文

202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4位大学书记校长纵论高校“双一流”建设

原标题:4位大学书记校长纵论高校“双一流”建设

2020年,是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问效之年。在202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主论坛上,专家学者聚焦“双一流”建设各抒己见,深度交流。

一流大学,要有支撑创新的文化

中国是高等教育大国,但从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来看,我们缺乏真正的顶尖大学;中国的科技发展很快,各项主要科技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但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短板明显;改革开放带来人才储备巨变,人才断层影响已消除,但我们的顶尖科技人才依然十分匮乏……在《研究型大学的责任和使命》主题报告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从我国高教水平、科技水平、人才水平现状切入,阐述了他对一流大学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世界一流大学各有特色,但其共同特点是支撑创新的文化。世界一流大学是源头创新的主力军。”施一公表示,所有的新兴科技产业都来自于核心技术的突破,所有的核心技术创新都来自于原始科学发现,核心技术创新和原始科学发现则都出自顶尖科技人才,顶尖科技人才往往聚集在一流大学。一流大学没有模板,不用千校一面,可以规模迥异、各有特色,但一流大学都需要有支撑创新的文化。他还认为,通过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责任与使命,一流大学建设要立足中原大地,探索多元化的新型大学治理机制、符合中国国情又激励创新的科技评价标准,以及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科学家培养模式。

一流大学,须立足社会发展需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炯天在作《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大学治理的认识与实践》主题报告时提出,“双一流”建设是目标更强调过程。他认为,一流建设有两个维度,价值塑造和知识塑造。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高校本身,大学都应该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需要出发,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塑造知识体系、形成方案应对、培养适用人才。

一方面,一流建设离不开政府支持。高校的学科和专业大都是根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不断提出新要求,提供新机遇,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因此,高校要利用资源优势与学科条件,布局学科方向、建构知识体系,同时不断调整办学思路,积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谋篇布局。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体系,方能办出特色,成为人才库、智库和孵化器。

另一方面,大学服务于地方,也是一种发展方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内涵建设与办学职能,与此相对应的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和文化引领是大学的社会服务,是大学内涵建设的外延发展。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二者有机联系、相互作用推动大学循环发展与质量提升。

一流大学,应加快推进治理体系能力建设

大学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大学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认为,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效能,是当前大学重要的使命与责任。“质量与特色是大学的独特魅力和核心竞争力,倒逼高等教育领域加快提升治理能力。”他表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离不开一流的治理和管理:一流治理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一流的管理水平是实现一流学术水平的基础。

“国情不同、文化差异,但总趋势一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与大家分享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大学的治理体系和政策。他表示,遵循学术规律,倡导共同治理,是一流大学发展的大势所趋,一流大学应着眼长远,转变理念,推动治理体系更加科学民主,促进治理能力更加法治高效,最终实现大学的“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