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绣花女”齐素静的传奇故事
河南
河南 > 地市 > 商丘 > 正文

驻村第一书记|“绣花女”齐素静的传奇故事

自动播放

金秋十月,位于豫东平原的睢县周堂镇乔寨村,五谷丰登,遍地金黄,一派丰收的景象。

睢县审计局驻周堂镇乔寨村第一书记齐素静

睢县审计局驻周堂镇乔寨村第一书记齐素静

“我们乔寨村是周堂镇、白庙乡、胡堂乡三个乡镇结合部偏僻而又贫穷的地方。2015年10月,村里来了驻村第一书记齐素静,把以前多少批蹲队、驻村干部没有干成的事情都办好了,乡亲们在她的带领下脱贫致富了。我今年已是55岁,总觉得自己就像40多岁时那样年轻、心情好,如今生活幸福了,党的惠民政策好,又遇到齐书记这样的好干部,天天是唱着歌儿过日子!”正在村头柏油马路上晾晒玉米颗粒的马翠英是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者,说起脱贫致富后的新生活,她直笑得合不拢嘴……

齐素静,1973年6月出生,今年47岁,睢县审计局副主任科员、高级审计师、商丘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河南省妇女第十三代表大会代表;2013年,齐素静主动请缨,到该县尤吉屯乡黄庄村驻村帮扶,一干就是两年多,黄庄的村民至今还念着她的好;2015年秋季,刚回单位的齐素静,没等缓气休息,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又在耳边吹响,组织上找她谈话,决定派其到该县周堂镇乔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齐素静说:“感谢组织的信任,我一定会全力干好。”至今,齐素静已在睢县周堂镇乔寨村担仼了五年的驻村第一书记。她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以柔弱身躯,肩负起党组织交给的脱贫攻坚艰巨任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忠诚情怀。对此,《河南日报》于2018年6月5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了题目为《齐素静“绣花记”》的长篇通讯,详细报道了齐素静驻村以来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时刻把脱贫攻坚工作装在心中、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用精细的“绣花”精神和抓铁有痕的韧劲,带着感情抓扶贫、求真务实抓致富的动人故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乔寨村党群服务中心

乔寨村党群服务中心

时隔3年,人们关心的是驻村第一书记齐素静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她又会以怎样的“绣花”精神去描绘脱贫攻坚的美好蓝图?国庆节前夕,报道组一行来到了睢县周堂镇乔寨村,沿着齐素静精准扶贫的战斗足迹,采撷了许多这位新时代“绣花女”的传奇故事。

传奇故事之一 :细心 突出重点抓党建

“群众要脱贫,全靠领路人”。齐素静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首次党员干部会议上,说出了这句平淡朴实的话语。她从多年驻村工作的实践中认识到,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精准扶贫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她认为,驻村第一书记要突出重点抓好党建工作,这既是村民们的期盼和信任,也是驻村工作的使命和职责,只有真正让老百姓看到村党支部在积极谋事、认真干事、干成实事,才能坚定群众听党的话、跟着党走的决心和行动。她驻村伊始了解到乔寨村有党员10人,平均年龄近70岁;村“两委”班子有3人,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文化水平较低。面对此种情况,齐素静心里暗暗“打鼓”:年迈的“两委”班子能带领乔寨村群众脱贫致富吗?答案显而易见是不能!于是,她与村“两委”成员一道制定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党员集中学习请销假制度,以规范完善“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突破口,每月按时召开党员会,用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年底组织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并积极培养党员后备干部,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为干部议事、群众办事、文体娱乐提供了活动阵地。

“一名党员要当精准扶贫的一面旗帜”。 齐素静为发挥共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积极组织开展“戴党徽、亮身份、做贡献” 的活动,为每个党员家庭悬挂“共产党员户”的标识牌,为每名共产党员佩发了党徽,让党员们亮明真身份、增强荣誉感,身上有责任压力,服务有激励动力。同时,齐素静还一鼓作气,在乔寨村实行农村党员积分管理量化考核制度,设立政策法规宣传、文明新风倡导、党务村务监督、民事纠纷调解、环境卫生巡护、产业发展示范、扶贫帮困等7个岗位,她把共产党员们集中起来,让其主动发挥个人专长,自愿认领工作岗位,通过党员积极为群众提供服务,增强了共产党员的自豪感、成就感,带出强有力的“两委”班子,形成组织带领、党员带动、群众紧跟、团结一致奔小康的良好局面。新党员、村委主任王冬丽带头种植芦笋,并成立乔寨村第一家专业种植合作社,示范引导、带领群众共同致富。70岁老党员杨忠启,为了发展乔寨旅游村,没日没夜地滚动式发展春美桃、哈提苹果等种植面积,发挥了一名老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先锋模范作用。2018年,村“两委”换届时,顺利选举出了年龄均在40岁以下的“两委”班子,从复员军人、返乡创业人员中培养村“两委”干部和后备力量,发展新党员3名、培养后备干部4名、入党积极分子7名。从此,乔寨村“两委”班子有了新梯队,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为该村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脱贫户 宋广东

脱贫户 宋广东

五年来,齐素静严格遵守驻村“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时刻牢记“建强基层组织、助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四项基本职责,紧紧围绕上级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密部署,团结带领乔寨村“两委”班子和群众苦干实干,理出“党建立村、扶贫富村、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明晰了乔寨村脱贫发展的方向。2019年3月,乔寨村在“高质量村出列、户脱贫验收”后,齐素静严格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对已退出的贫困人口,及时开展“回头看”,切实抓好巩固提升工作,坚持引导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激发村民们的内生动力。

传奇故事之二:精心 突出精准抓帮扶

“既然选择了驻村扶贫,就要干出一流成绩;既然自己是共产党员,就要为鲜红的党旗增光添彩。”齐素静曾经在驻村日记上这样写道,用以告知村里的党员群众对自己实行监督和鞭策激励自己努力工作,面对任何艰难困苦,都要迎难而上、开拓前进。

至今,齐素静还清楚的记得:2015年10月自己上任第一天那个清晨,她还没喝上乔寨村一口水,20多名村民代表就围住她问道:“先别说扶贫不扶贫,恁把俺村的路修好再说,弄不成,哪里来,哪里去”。对于这个初次见面就来的“下马威”和带着“火药味”的强烈期盼与不信任,齐素静笑脸相对:“兄弟姊妹,大叔大婶,我来就是为村里办事的,给我点时间,干不好,我卷铺盖走人”。之后,齐素静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两条裤腿沾满了泥巴,走遍了村里的大街小巷,逐一访问了村里的老党员和几十户群众。她根据该村群众的意愿,对于先抓哪项工作、再解决什么问题,心里有了“底数”。

乔寨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贫困面大。当时,村里有996人,贫困群众最多时达349人,因病致贫的占60%。熟悉该村的一位乡领导同志说:“这个村真正是全县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一个弱女子,能扛起这千钧重担吗?”那时,知道齐素静到乔寨村去驻村的亲戚朋友,都着实替她捏了一把汗。

脱贫户 马翠英

脱贫户 马翠英

前些年,村里修了唯一的柏油路,因为村班子软弱涣散,无人管护维修,早已破烂不堪;乔寨村没小学,路是孩子们去邻村上学的必经之道,下雨天家长接送孩子,深一脚浅一脚,摔伤滑倒是家常便饭,群众因此而怨声载道。

交通卡脖子,修路的事迫在眉睫。“为早点修上路,素静姐几乎跑断了腿,到相关局委软磨硬泡找领导,筹措资金,争取立项,鞋都跑烂了。”乔寨村的“80后”村委会主任王冬丽回忆说,修路可不是说资金有了,就能马上大干快上,还需要走立项、勘测、招标等一系列程序。但是,齐素静为修路作了多少难,群众不知道。因此,有的村民见了齐素静就问:“咋还不见动静?”遇到这种情况,齐素静就耐心解释,说说修路项目进展;还有脾气躁的村民,撂下几句伤人的话,不听解释就扬长而去了。一些村民同情的说:“齐书记为修路的事儿可没少受委屈。”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齐素静的艰苦努力,2016年7月,乔寨村的主路建筑正式开工了。簇新平整的水泥路竣工的那天,村民们自发的放起了鞭炮,热闹得像过节一样。时年91岁的乔清渭,德高望重,是村里的离休老教师,他拉着齐素静的手说:“好闺女,你给咱乔寨立下了大功,我会在村史上给你记一大笔。”

道路硬化后的美丽乡村

道路硬化后的美丽乡村

上学的路修好了,家长与孩子们俱欢颜。齐素静一鼓作气,又于2017年3月、10月,帮助乔寨村新修了两条水泥路,就连昔日的胡同、小巷也一并硬化,真是村里道路平坦、旧貌换了新颜。

修路,只是乔寨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序曲”。齐素静知道,越往后,难度越大,越需要铆足劲儿“一针一线,精准施针。”精准帮扶,一刻耽误不得。齐素静更忙了。村民赵法才,名字谐音“发财”,但多少年也没发财,倒是几年前因建房欠了一屁股债,日子过得很苦,有时也懒得出门。听说了老赵的困难,齐素静登门去找他访问:“你两口还拾起扎扫帚的老本行,准行。你过去没挣到大钱,是因为量不大、销路小,我给你跑销路,你只管扎扫帚,管不管?”老赵心想:“我15岁就开始扎扫帚满集镇卖,干这能发财?我早就不受穷了”。但是,听到齐素静要给他跑销路,便支支吾吾:“你说得不孬,可俺哪有资金?”“我给你申请扶贫贴息贷款。”为此,齐素静赶紧进城穿针引线,不到半个月,5万元贴息贷款到了赵法才的兜里,该县城管局和老赵签下每月购买1000把扫帚的协议。有了双保险,老赵有了干劲,腰包渐渐鼓起来。脱了贫,老赵心劲更大了。村里推进光伏发电,他第一个吃“螃蟹”,腾出自家屋顶,装上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只要有太阳,我躺在床上就有钱赚。下一步,俺还想扩大规模,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干。”说到兴头上,赵法才两眼喜出了泪花儿……

精准扶贫下足绣花功夫,绝不是一件易事,有时也会受到难以理解的委屈。2016年秋天,齐素静和工作队员在林辛庄自然村走访时,遇到村里一位有名的泼妇,她的婆婆是贫困户,她对着齐素静和工作队员骂骂咧咧的说“你们扶贫来这么多趟了,扶的啥,也没有见到一分钱,我才不相信你嘞!”齐素静耐心的对她讲:“大嫂,你先别急,咱村是2018年脱贫村,县里乡里会很快给咱村安排项目的,今年新农合减免80元,大娘少交钱了吧,今后你会看到的更多的。”2017年,齐素静帮助这家实施了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办理了残疾证、帮助申请种植补助等等。如今,这位村妇见了齐素静老远就热情打招呼,村里的人都说她变好了。

温室大棚

温室大棚

传奇故事之三:诚心 突出关键抓项目

“脱贫要成功,项目是支撑”。齐素静在驻村帮扶的实践中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是争取资金、多上项目、壮大村里集体经济。因此,她始终坚持扭住争取项目的“牛鼻子”不放松,着力改善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次,在群众代表会议上,有群众提出:“乔寨村没学校,孩子上小学要跑一条长达2000多米的泥土路,到邻近白庙乡苏庄村去上学,遇到了雨雪天气,孩子们上学都是家长背着接送,驻村干部们要是能把去苏庄上学的路修好了,俺老百姓就都心里满意啦!”群众对解决“出行难”企盼话语深深铭记在齐素静的心里。她把群众要求的修路项目,当成了天大的事情去做,回去找局领导汇报,跑相关部门争取,再苦再累也不放弃,终于通过该县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安排有关部门对乔寨村予以项目、资金和政策倾斜,优先审批、实施解决乔寨村孩子们的“上学难”问题。同时,齐素静还争取并实施了“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彻底解决了群众的浇地难、用电难等热点问题。

五年来,齐素静先后为乔寨村争取到了2000多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发展全村的基础设施、种植、养殖、电网改造、文化旅游,建设党群活动中心、公厕等项目,新建文化广场2处,配套健身器材20件;建污水处理站、村级光伏电站项目各一座,光伏发电、雨水和污水管网等;为乔寨村新修和改建道路6628米,新修下水道950米;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20㎡,农村电网改造7150米;“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修路2066米,打井15眼,建桥6座,铺设地埋线5100米等公益设施和基础设施;为127户实施了“三清六改”等人居环境改善工程;落实种植业、养殖业、转移就业、脱贫成效奖等奖补政策达100多万元,大大激发了贫困群众干事创业、勤劳致富、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依托村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重点打造“旅游、采摘、餐饮、垂钓、黑陶体验、休闲”乡村一日游产业项目,使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实现稳定持续增收、脱贫致富,让乔寨村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齐素静与脱贫户宋广东交流玉菇甜瓜长势情况

齐素静与脱贫户宋广东交流玉菇甜瓜长势情况

围绕打造民俗旅游村,齐素静努力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下功夫。她积极帮助村民们养殖土鸡、柴鸡、山羊,种植水果玉米、玉菇甜瓜、蜜薯等特色农产品,挂职该县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副县长贾毅,还把该村作为产业扶贫点,准备建成首乡(乔寨)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1400余亩,包括18栋27000平米现代温室大棚,12栋10000余平米的冷棚,果林110余亩,基本农田1200余亩。园区通过构建数字农业信息化平台,力争打造成为豫东地区领先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已累计投入300余万元。种植的水果玉米已经上市,满棚的玉茹甜瓜,亩产达12000斤,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各大超市,经济效益可观。下一步,齐素静打算巩固脱贫成果,与建设美丽乡村衔接,产业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2018年5月22日上午,村里的扶贫车间前,一张大红的“瑞亨鞋业公司”招聘广告,吸引了不少乔寨村民的目光。村民李现英说:“齐书记引来的厂子,老头老婆都管去挣钱。”这是齐素静为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争取的又一个新项目。“90后”村委会委员赵国华掰着手指算着说:“村里的道路平整了,街道干净了,绿树整齐成行,变压器新换了三台,机井打了32眼;村头的光伏并网电站,每年给村民带来不菲的收益;旱涝都不怕的千亩高标准粮田,500亩油料倍增计划(花生)项目,正在规划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项目……齐书记设想的几个产业,现在大都有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哪一个不是铁杆庄稼?村里有了生气活力,穷乔寨变成金银寨!”

乔寨村精品民宿——龍山苑

乔寨村精品民宿——龍山苑

传奇故事之四:热心 突出持续抓致富

“对待村民,只有捧出一颗滚烫的心,村民自然会把真心交给你,把你当亲人。”驻村之初,齐素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乔寨村致富的“捷径”到底在哪儿?通过一遍遍走访,一次次摸底,齐素静在心里逐渐总结为“激活内生动力,力戒安于现状”是乔寨村脱贫致富、快速发展的“捷径”。为此,齐素静凭着自己让村民们尽快过上好日子的满腔热情,用改变全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实事好事,调动村民们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迈好脱贫攻坚的第一步。

瞄准“捷径”不放松。齐素静给乔寨村制定出脱贫攻坚计划:基础先行(修路改电)、两保兜底(医保、社保),两业并举(扶持产业、转移就业),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改院、改厕、改水、改厨、改电、改俗)。

“因户制宜、制定脱贫致富办法”。齐素静针对不同原因的127户贫困户,制定不同的帮扶规划,有年青劳动力的贫困户,介绍到产业集聚区打工,每月挣2500-2600元,一人打工全家脱贫;出不去的留守妇女,到村种植合作社干零活,一月挣个千儿八百的;根据贫困户的打算,引导群众参与发展种植、养猪、养羊、纯红薯粉条加工、扫帚编制产业,帮助有能力的贫困户申请小额贴息贷款用于产业发展,使他们能够当年脱贫,并带动下余贫困户脱贫。70岁的贫困户张贵德,祖传手工红薯粉条加工手艺,现在依靠粉条加工脱贫致富。有的贫困户开始圈养鸳鸯、土鸡、绿壳鸡蛋等,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目前,村民们的积极性高涨,都想换个活法过日子,纷纷寻思致富门路,先后有26人到产业集聚区务工,19名贫困群众依托扶贫车间实现了不出家门就能挣钱的愿望。

齐素静介绍民宿设施

齐素静介绍民宿设施

“把致富能手培养成新型农民”。55岁的贫困户宋广东,3个孩子在南方打工。2016年,在驻村第一书记齐素静的帮助下,开始成为养鸡专业户,最初只养几百只鸡,目前养殖规模已达3000多只柴鸡,年收入3万多元,靠自身养殖致富,实现顺利脱贫。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去年被发展成为预备党员。齐素静和村“两委”又送他到新乡蔬菜产业园学习,现在成为村里新产业园的管理人员。谈起自己脱贫致富的“捷径”,宋广东说:“齐书记让我开始养鸡,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养殖种植都是操心的事儿。我脱贫的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用自己的双手苦干才能致富!今后,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大棚蔬菜也准备扩大规模,规模经营才能早日成为小康之家。”

解决百姓的急事、难事,要下足“绣花功夫”。60多岁的贫困户、二等残废军人赵孝礼,患骨股头坏死,爱人患类风湿,因残致贫。工作细心的齐素静为其申请轮椅、残废人补助金,并把其儿子、儿媳介绍到常州电子厂打工,每人月薪都在4000元以上。赵孝礼在齐素静帮助解决小额贷款的扶持下,开始靠自己的双手养猪致富,按照政府规定养猪5头以上者奖励1000元,赵孝礼养猪多时可达10头以上,齐素静还帮助其在村里开设的便民超市扩大规模,年收入达1万多元,使赵孝礼全家于2017年顺利脱贫。

80多岁的贫困户杜君荣,孤身一人,心脏不好,身患残疾,行动不便。2015年10月,齐素静驻村后,发现房子漏天,2016年夏季三伏天,她积极联系小城镇办公室、驻村队员、村干部等,对杜君荣老人的危房进行改造,并帮助其办理三级残疾证(月领补助费60元)、低保等相关优抚待遇手续,让杜君荣老人心情舒畅的安度晚年。

齐素静介绍水果玉米

齐素静介绍水果玉米

传奇故事之五:爱心 突出奉献抓落实

“驻村第一书记,是落实党的惠民好政策最后一米的传递者。我要把村事当家事,把村民所盼望办的事,当作第一要务,满怀爱心帮扶,甘于无私奉献。”这是齐素静驻村之后经常对自己全家人所说的话语。

乡亲们都知道,第一书记齐素静作为一名中年妇女干部,家里上有需要伺候的老人、下有急切照顾的孩子。可是,她一个心眼忙村事、无私奉献办民事、很少顾及家里事。两度驻村,风霜浸染,1973年出生的她,早早有了不少白发,摘掉近视眼镜,活脱脱就是一个中年“村妇”。

“一个村几百户院落、几千口群众,要办的事儿真的很多,齐素静却是凭着自己对村民们的一颗爱心,一户一户的帮扶,一个一个的救助,竭尽全力的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村里一位退休教师说。村民赵书平是肾透析患者、赵孝礼是股骨头坏死患者,她去该县民政部门跑了几次,为他们申请到救助金2500元并送到家中,解决了其燃眉之急;郑茜、郑琪、林玉峰、田可龙、曹权威是贫困学生,她多次去该县团县委、县慈善总会申请“圆梦行动”助学金27000元,解决了孩子们的实际困难,让孩子们安心去大学学习,同时还到教育部门帮助升入大学的新生申请路途补助金;2017年的三伏天,乔寨村有34户贫困户没有吃上安全饮水,她联系该县水利局施工队,顶着午后三十八、九的高温逐户安装水管,天气太热,村民都不愿意从屋里出来,但是她和施工队、帮扶队员们一起挥汗如雨,直到夜晚九点多钟才不落一户的安装完毕;贫困户田家亮3年前患脑瘤动过手术,她多次与工作队的同志到其家中看望、宣传健康扶贫政策,使他及时享受到县、乡住院提高的补贴。田家亮说:“这么冷的天,俺儿子和闺女也没问过我冷不冷,齐书记一冬天就往俺家跑几趟,真的比俺亲闺女还亲啊!”

齐素静介绍特色玉米

齐素静介绍特色玉米

乡亲们只要有该办的事,齐素静总是牵挂在心上,及时尽早办理,从不让村民们为难。2016年夏季,经过一周的秋雨连绵,袁业花大娘的老房子在屋顶漏出一个洞,她本不打算翻新,但是其在外地的儿子给齐素静打来电话,说明了家中的危房情况。那时,齐素静刚从医院治病回来,不顾病情没有痊愈,立即向该乡党委、政府汇报此亊,第二天就带领相关人员到袁业花大娘家查看落实危房改造项目,终于使老人家在春节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在数九寒冬里感受到了党的惠农政策的温暖!袁业花大娘的儿子郑红兵春节归来,见此情景深为感动的说:“齐书记对俺的家亊尽心尽责,真是党的好干部!”

“精准扶贫下足‘绣花’功夫,就是要严格坚持帮扶标准,做到该扶持的一户不落,不该享受帮扶标准的坚持原则”。村民冯玉章因为家庭成员有汽车,不符合享受贫困户优惠政策的条件,即使他把户口与儿子分开,齐素静也没有给他“开口子”。因此,他多次来村室闹事,齐素静和村干部就给他反复解释、做思想工作,但是一直做不通,他还曾去县、乡上访。2017年,村内电网改造时,冯玉章家院内的3棵大树被伐掉了,电力部门补偿的时候却没有他家,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齐素静翻找出自己手机中平时拍的照片作为证据,与电力部门据理力争,并到冯玉章家中核实情况,为其争取到了相应的补偿款。这件事情改变了冯玉章固执的认识,他和邻居们说:“我被齐书记的行为感化了,这个第一书记是真心为咱老百姓办实事的,以后我再也不无理取闹了”。对此,齐素静认为:“真心才能换来真情,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对自己说一百个好,也不如老百姓给干部点一个赞!”

扶贫工作“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齐素静在扶贫工作中既送温暖,更送志气、送信心。她针对部分贫困户“消极悲观、自暴自弃、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喝喝小酒、打打小牌、水过地皮湿、面貌涛声依旧”等消极现象,组织开展“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 的自立自强行动,采取评比“环境卫生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儿媳”、设立“孝善基金”、发放“脱贫成效奖”等措施,让村民的思想动起来。同时,齐素静还多次联系邀请县人社局、农业局、畜牧局和职教中心的技术人员和老师,到乔寨村开展厨师技能培训、农业技能培训、月嫂培训,手把手的给贫困户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真正做到扶贫先扶智,实现物质生活脱贫、精神生活也脱贫的目标。

2016年11月,齐素静因积劳成疾,累倒在扶贫岗位上,几个月生活不能自理。她在住院期间仍然牵挂着驻村工作,掂记着申报项目的进展,在病床上还与相关部门人员联系,确保乔寨村500亩油料倍增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帮助60多户贫困户改造危房、24人申请办理残疾证、76人办理慢性病卡……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齐素静的心里始终装着百姓,时刻牵挂着群众的冷暖,却对自己的孩子和父母无暇顾及。齐素静说:“在我的心里,早已把乔寨村当成了自己家,群众也早已把我当成了他们的亲人。我的付出,得到了乔寨村群众的认可,我对得起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但是,我却愧对自己的孩子和父母。在家里人需要我的时候,我在乔寨村里。”

齐素静帮村民剥玉米皮

齐素静帮村民剥玉米皮

作为一名母亲,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可是,齐素静的驻村工作太忙了。在儿子高考报志愿的关键几天,她还在村里忙于扶贫工作,无暇顾及。2018年元旦假期,上大一的儿子回家两天也没见到母亲的身影。第二天,儿子就要返校了,齐素静深夜才从村里回到家中,匆匆跟儿子没说上两句话,因为太疲乏了,就上床休息了。儿子的心愿就是返校前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顿饭,作为母亲,孩子这个小小的愿望也未能满足,因为她要坚守驻村的岗位。第二天一早,她看到儿子半夜在微信发出这样一条朋友圈:“希望我这个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妈妈不要这样忙。”儿子不理解妈妈为什么像个飞转的陀螺、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过着平凡的生活?她哭着在儿子的朋友圈留言:“儿子,看到你的话,我流出了眼泪。在此,妈妈只能说因为脱贫攻坚,对不起。”2018年春节前夕,睢县举办了一场“春晚”,齐素静特意带着儿子去参加。在节目最后,当看到很多驻村第一书记的孩子为自己爸妈录制的画面后,当天晚上,儿子又发了一条朋友圈:“妈妈他们离开自己的孩子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疯狂为妈妈以及那些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可亲可敬的人们点赞!”

齐素静说:“过完春节,儿子主动提出要到我驻村的地方看看,当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淳朴厚道的乡亲、村里的很多项目,他说,妈妈,没想到您为村里干了这么多好事。那一刻,我真的感到很自豪。”自古忠孝难两全。齐素静因为长期驻村,双方父母的生日都不能到场祝寿,即使是老人病重在医院治疗的危急时刻,上级一声号令,她也含泪立马返村投入工作。有时她很为难,但双方老人却反而鼓励她干好自己的工作,不用惦记他们。齐素静母亲在朋友圈给她点赞:“女儿驻村挑重担,扎根扶贫第一线,排忧解难为百姓,不为名利不为官,村民赞你好干部,娘也为你点个赞……”

传奇故事之六:贴心 突出健康抓防“疫”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齐素静因年前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参加省、市举办的团拜会,正在居家隔离。她每天通过电话或微信,指导村“两委”干部逐户摸排疫情,动态掌握外地返乡人员,核实返乡人员数目,及时登记并做好跟踪回访,要求从湖北、特别是从武汉市返乡的人员在家隔离观察;她还在原“乔寨村新时代交流群”基础上改为“乔寨村疫情防控群”,并要求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个人“进群”,让全村人及时了解发布、转发关于疫情防控的各类动态信息及各级官方媒体的重要通知、最新报道、科学预防方式等,教育引导群众提高防疫认识,掌握防疫方法。同时,齐素静在2月3日居家隔离结束后,立即返村,自费购买价值1000多元的方便面、面包、火腿肠等生活用品,慰问坚守在乔寨村疫情防控服务点第一线的乡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她看到村疫情防控物质非常紧缺,服务点值守人员口罩都无法保障一天一换,又多方联系为乔寨村买来了医用口罩300个、食品11件,缓解了村里疫情防控物资急缺的问题;她与全村党员群众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号召志愿者、本村在外工作人员、群众共捐款12人次、计6000元,捐物7人次、价值4000元,顺利的搞好疫情防控工作。

春耕、复工复产两不误。齐素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该县农业专家王俊基联系到生产资料厂家,以最优惠的价格直接送货到村,减少群众出行次数,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那天,她帮助卸完最后一家村民运的肥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才顾上回到村室吃一包泡面;她还密切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向群众嘘寒问暖,询问、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对疫情期间的果树、小麦、蔬菜等如何管理进行精准指导,并带头修剪村内绿化树木,整治人居环境,及时解决贫困学生家庭安装宽带以及使用钉钉APP的问题;在转移就业问题上,她帮助因疫情无法务工的贫困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加大务工人员的接送工作力度,服务好外出务工的村民,保证他们顺利外出就业;对于不愿意外出的人员,帮助其到县产业集聚区务工,积极联系规模大、效益好的睢县华莹、嘉鸿鞋厂、足力健鞋厂入驻到村里扶贫车间,更好地带动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不出村就能拿到与在县产业集聚区本部打工一样的工资待遇;她通过“融媒体”、“学习强国” 、“抖音”等平台,为农产品代言,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众农畜产品滞销问题。目前,乔寨村还有3户、4人没有脱贫,都属于是重残户,生活不能自理,村里决定让他们享受兜底保障政策,确保2020年底全村村民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龙山文化遗址公园

龙山文化遗址公园

五年真抓实干,结出累累硕果。如今,乔寨村新建的6628米道路四通八达,村容整洁,党群服务中心、村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污水管网等一应俱全;200千伏光伏电站、民宿填补了村集体经济的多年的空白;芦笋、辣椒、红薯、花生、杂果发展到1000多亩;养猪、养羊、养斗鸡柴鸡、纯红薯粉条加工等产业兴旺;成立的种植、养殖、加工、民宿等6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依托龙山文化遗址打造的集“旅游、采摘、餐饮、垂钓、黑陶体验、休闲”乡村一日游项目初具规模……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乔寨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提升,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2018年4月16日,中央巡视组到乔寨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由驻村第一书记齐素静带路走进10多户贫困户家中实地调研。在入户过程中,齐素静对每家每户贫困户精准识别、开展帮扶、如何退出等详细情况向中央巡视组逐一汇报。该组长对齐素静的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这个第一书记很棒”,特别指出齐素静是该组在调研工作中发现的“对驻村工作和村情民意最为了解熟知的第一书记”。2020年4月,睢县县委发出决定,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大力开展向齐素静学习活动,努力在脱贫摘帽工作中建功立业、打赢脱贫攻坚战。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五年的时间里,齐素静身边的同事和乔寨村群众不止一次问过她:“素静,你这么拼命工作是为了啥”。“说实话,我还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只知道自己是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期间的战斗岁月里所做的一切,都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本能意识,能够投入到中华民族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斗中,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感到无尚光荣!”齐素静如是说。她以自己的辛勤努力荣获“2019年河南省年脱贫攻坚奖贡献奖”殊荣,决心带领村“两委”和党员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洪流中去,进一步激发农村的内生动力,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文:李军祥 图:赵香华 视频: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