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漫步郑纺机,听老职工讲故事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郑说关于郑州工业遗产的文章,曾经提到过,郑州工业遗产目前有三种状态:

第一种,完全消失,仅在历史文献资料上有据可查;第二种,闲置废弃,待开发;第三种,保护利用相对较好,或已开始着手开发。

其实还有第四种:厂址迁移,旧址做地产开发,仅保留部分建筑。郑纺机便是这样的模式。

说起郑纺机,它在郑州的现代工业史上,也曾是神一样的存在。

1949年,新中国第一家大型纺织机械制造厂在郑州兴建。那时南阳路两侧,还是成片的田地,老一代创业者在荒滩上,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奋斗的赞歌。

郑纺机从当初仅能生产中小型化纤设备,发展到具备生产大型成套纺织设备能力的大型纺机骨干企业,并成为世界三大清梳联和全球化纤、印染、非织造布大型成套设备的供应商之一。

那时工人们极具奉献精神,即使周末他们也经常下到车间义务劳动。为赶任务,工人熬夜干通宵,第二天仍照常工作,没人要加班费。

企业效益好,工人待遇自然令人羡慕。1952年进厂的蒋修挺老人回忆到,当时工人干个一年多,月工资就能拿到四五十块,而这在其他单位,可能要熬十年工龄。

作为河南省十面红旗之一的大型国企,郑纺机同样配备了学校、医院等各类生活服务场所,单位的伙食也是相当赞,鳝鱼汤、生汆丸子这些美味在食堂屡见不鲜。

不仅如此,每逢周末节假日,南阳路两侧的饭店,也被郑纺机的职工和家属包圆了。

郑州最初的几趟公交车,就有一路是专门开到南阳路(后来的4路),服务郑纺机的。

那个时候,郑纺机在坊间曾被称为“郑老大”,单位有很多分配过来的大学生,也是很多年轻人挤破头要进的地方。

省市领导都想把子女安排到郑纺机工作,找对象也喜欢选择郑纺机职工。

退休职工李万军还谈到,郑纺机培养了不少好干部,中层干部去到其他厂,都是书记、厂长。河南原副省长贾连朝,也是从郑纺机走出去的。

最辉煌的80年代,郑纺机还曾获得纺织行业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生产的纺织机械出口到30多个国家,税后利润达到5000多万。

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郑纺机改制成为恒天重工,业务范围有所调整,厂子也搬到了高新区。

如今,郑纺机的旧址部分厂区,变成万科的一个地产项目。

这块93亩的土地,还曾历经500多轮的竞价,以25亿元的成交价当过郑州地王。

当年的建筑,仅有“武装部楼”和“苏式小洋楼”保留了下来,现在是项目售楼部和业主会所。据说前者后期会被政府收回,用作文化展示与社区活动。

上周末,郑说联合南阳路街道郑纺机社区党委与金水区益创社工,组织了第四季的城市漫步活动。

主办方带领大家走进郑纺机老厂区与改造后的社区,并与老职工深入交流,了解身边的城市变迁、社会发展。

传承郑州历史文化,郑说在路上!

这“二八大驴”,可不是专门准备的道具,就是路边老大爷的“老爷车”(来源:郑说)

[责任编辑:赵胜男]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