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双循环格局考验粮食安全,中原粮仓河南的担子有多重?

独家:双循环格局考验粮食安全,中原粮仓河南的担子有多重?

经济,不是断河,而是浩浩荡荡的整体。在疫情导致的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加大与某些发达国家针对中国拉起铁幕之时,我国正在谋划一个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再次强化了对双循环发展的重视。

分工专业化,这是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最基本的观点。市场规模越大,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就越高;分工和专业化程度越高,技术进步就越快;技术进步越快,国民财富就越多,国民财富的增加又进一步扩大市场的规模。如此循环往复,形成持续的经济增长。

郑州入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 图/郑州晚报

郑州入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 图/郑州晚报

内循环与外循环就像共生互补的琴弓和琴弦,配合融洽才能奏出动听的回响。1950年起,跨国公司的数量迅速增加,发达国家对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厂跨越了国界形成供应链的全球化。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主动参与全球化分工,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可以简单理解为外循环。与之相对应的,内循环的概念意味着整个产业链的每一块链条甚至消费端都要在本国内完成。

投资、消费、出口被形容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如果“三驾马车”折损一角,还能行稳致远吗?

国内面临产业重新布局,未来会是更高水平开放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基础设施优良、国内市场广阔,广东省与山东省,四川省与辽宁省之间的贸易联系甚至可以超过法国与德国的往来。由于国内各地之间发展程度并不均衡,地方产业也存在差异化,在理想状态下,国内各省市区之间是可以完成供给与需求循环的。

“郑州—纽约”全货运航线首飞 图/河南日报客户端

“郑州—纽约”全货运航线首飞 图/河南日报客户端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曾将全球产业分工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美国欧洲,消费市场、金融市场非常发达;第二类是中国、东南亚国家,全球的生产制造基地;第三类是俄罗斯、澳大利亚、中东产油国,提供能源、矿产、粮食、农作物。

而未来,东北就可能扮演澳大利亚的角色,是农产品主产区;西北类似沙特,是能源主产区;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就像美国,是消费金融市场;还有其他区域承担庞大的生产制造功能。

需要明确的是,双循环并非“逆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但无可避免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面临着巨大调整的可能,国内大循环将在提振经济方面起到越来越重的作用。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背景下,需要充分挖掘国内潜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如此一来,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重新布局的区域势必将迎来新的机遇。

正如黄奇帆在《怎么构建“国内大循环”?》一文中所写:这不是简单的针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因疫情而中断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的强国方略;不是因个别国家企图与我脱钩、对我围堵而迫不得已的内敛收缩,而是筹划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抉择。

内循环“压舱石”在粮食安全,河南乡村振兴迎重大利好

粮安天下,事关国计民生等必需物资的保障是发展内循环经济的前提。

河南的粮食产量已经迈上1300亿斤台阶,是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生产大省,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速冻水饺。

周口中心港码头 图/新华网

周口中心港码头 图/新华网

与此同时,2019年,河南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站稳全国第五,工业总产值位居中西部第一,进出口总值居中部第一。一方面,河南要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责任和担当,另一方面,河南的经济发展仍是重中之重。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认为,国内大循环进一步放大了河南作为国家“粮仓”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了河南作为衔接东西、联通南北的重要支点位置,进一步放大了河南作为全国交通、现代物流枢纽重地的优势,会加速推动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迎来重大利好。

“河南有将近5000万人生活在农村,解决不好‘三农’问题,出彩就无从谈起。要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要通过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振兴为支撑,带动河南乡村全面振兴,最终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他说。

在河南省黄泛区农场九分场,收割机在麦田中作业 图/新华网

在河南省黄泛区农场九分场,收割机在麦田中作业 图/新华网

建设用地挤占耕地,河南多手段严格落实耕地保护

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提升耕地地力和产出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7月31日,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的通知》和《关于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的通知》。

通知中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农村未经批准违法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突出且呈蔓延势头,尤其是强占多占、非法出售等恶意占地建房(包括住宅类、管理类、工商业类等各种房屋)行为,触碰了耕地保护红线,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河南省耕地面积1.22亿亩,占全省总面积约47.5%,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0223.21万亩,超出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17万亩,但还客观存在因建设占用减少耕地以及“占优补劣”的现象。

城市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占用土地甚至耕地在所难免。河南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每年要为各类建设提供用地,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建设占用的多为城市周边优质耕地,补充耕地多来自偏远的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质量不能相提并论,而在农村,也出现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的乱象。可以说,城镇和农村建设在双向挤占耕地。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谢营村附近的高标准农田 图/新华网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谢营村附近的高标准农田 图/新华网

“占补平衡”一直是耕地保护的难题,河南的办法是“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对耕地保有量低于耕地保护目标红线的地方,除省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及脱贫攻坚工程按“占一补一”落实补充耕地外,其他建设项目按“占一补二”落实补充耕地,直至实有耕地面积达到目标红线为止。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为此,河南省、市、县、乡政府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逐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对各地耕地保护数量质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统一评价考核。

除了技术性方式,杨建国还建议采用战略性的手段,如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其背后的本质,都是用地提质增效。

杨建国说:“以园区为平台,用亩产效益论为手段,倒逼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和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里要强调对于创新驱动的重视,解决两者之间矛盾的关键在于提升生产力效率,而巨大的科技进步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这就需要持续加大在农业和工业领域上的科技投入,加大数字经济的配套支撑能力,打造数字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高端、绿色的产业生态。”(财经豫言 王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