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三门峡庙底沟村成了史前中国研究的热门“坐标”


来源:东方今报

庙底沟村,原本是三门峡黄河边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自20世纪50年代庙底沟遗址在这里发现后,这个村子成了史前中国研究的热门“坐标”。

原标题:多功能遗址公园明年将建成

庙底沟村成了史前中国研究的热门“坐标”

遗址公园主要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庙底沟村,原本是三门峡黄河边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自20世纪50年代庙底沟遗址在这里发现后,这个村子成了史前中国研究的热门“坐标”。

如今,在村子旧址上,一座多功能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建设。未来,它会以何种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又将如何借助现代科技展现遗址厚重历史文化?会对当地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值得期待。

“期盼中”的考古遗址公园

对于庙底沟遗址,三门峡人有着特殊的感情。普通老百姓提起庙底沟遗址,言语中表达最多的是自豪和骄傲。而对于本地文物工作者而言,他们更关注遗址的保护与研究。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研究员刘社刚坦言,庙底沟遗址包含了大量大型土质遗址,本体脆弱,整体保护压力突出,如何加强对庙底沟遗址和庙底沟文化的妥善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迫切。

2017年,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公布,三门峡市庙底沟、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名列其中。这也标志着庙底沟遗址保护和研究迈入了新的阶段。

庙底沟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建设负责人卢巍介绍,正在建设的庙底沟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位于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投资5.5亿,占地45公顷,建设内容包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仰韶文化博物馆、彩陶文化创意园区三大部分。

徐占营,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街道韩庄村七组村民,在建的产业园项目正处在韩庄村以前的旧址上。

“韩庄是个大村,第七村民组就是原来的庙底沟自然村,为配合商务中心区建设和庙底沟遗址保护和开发,我们搬迁了。”徐占营说。

徐占营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庙底沟遗址“业余文物保护员”,近年来,一直静静地守护着这处宝贵文化遗产。考古遗址公园开建后,他隔三差五会到工地上转转,经常一个人站在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门口的高地上,环顾四周,一遍遍搜寻村子过去的“印迹”。

“故土难离”,虽然已经搬离多年,徐占营却仍旧能够清楚地说出原先村子的布局,但谈起遗址公园的建设,他又会立马化身遗址的宣传员,自豪地向外人介绍庙底沟,描绘遗址公园建成后的壮观景象。

“花开中国”主题博物馆里探寻“华之根、夏之源”

带有变体花瓣纹的彩陶是庙底沟遗址的典型文物代表,经过对这些花纹背后蕴藏的文化密码进行仔细解读和研究,考古学家了解了“中华民族”这一称谓的源头,认识了华夏文化融合发展的轨迹。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成为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灵感之基。

据了解,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及博物馆设计方案由清华大学设计团队承担,博物馆设计以“交融”为构思出发点,建筑整体造型如同交握的双手,将公园绿地景观和城市广场交融于一体,也体现出庙底沟时期文化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

刘社刚告诉记者,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展陈将以“花开中国”为主题,通过发现庙底沟、走进庙底沟、花的浪潮、先民智慧、花开中国五大主题板块,向参观者全面展示庙底沟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意义。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里的“花开中国”有三层含义:一是繁荣之花。在远古先民的认识中,花具有生命繁衍的意义,在生活的器物上描绘出花的纹饰,是一种对生命繁衍的美好寄托;二是史前艺术之花。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而庙底沟遗址又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三是华夏之花。《说文解字》中,“花本作华”,“华”与“花”在古汉语中是相通的。

“‘花开中国’象征着千百年前,中华文明之花首绽中原地区,随后向周边地区扩散,如同层层绽放的花瓣一般,在中华大地上次第出现。”刘社刚说。

既是考古主题公园

又是开放性城市公园

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于2011年开始建设,经过近十年发展,庙底沟遗址这块原本略显偏僻的土地,如今已经“闹中取静”般地被围在了新旧城区之间,这也“影响”了遗址公园的功能定位。

卢巍说,产业园项目在进行园区景观设计和打造时,考虑到了商务中心区的发展,建成后的遗址公园,设置有景区、门户区、运动区、儿童乐园等多个功能区域,作为一座开放式的城市公园向公众开放。

2019年,三门峡市将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建设列入“仰韶百年”工程,并初步制订了《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方案》,自开工以来,公园和博物馆项目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近日,记者在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公园大门广场区、运动区、儿童乐园区、园区主干道及配套设施已经完工。

卢巍告诉记者,由于不是同期开工建设,目前,除博物馆和文创园区外,项目主要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剩余少量收尾工作,预计国庆节前后正式开放。

记者从三门峡市文化旅游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博物馆、文创园项目今年2月中旬也已开工,将在2021年10月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前后,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

大遗址保护开发背景下

文旅融合发展机遇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实践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保护管理模式,按照规划,庙底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后,参观者不仅能够借助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参观和了解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也能在公园其他功能区,近距离观察考古人员工作,见证一件陶器出土的全过程,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真正发挥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教育功能,助推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遗址公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徐占营去的次数更加频繁。“建遗址公园,能让三门峡的历史文化更好地展示,我们搬迁也值了。”徐占营说。

徐占营的几句话道出了广大三门峡人的心声,当地人对遗址公园的“期盼”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遗址公园周边商品房价格就比其他区域贵了不少。

从事文物工作多年的樊温泉参观考察过不少遗址公园,他坦言,遗址公园在后期运营过程中需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成本,这就需要营运方创新运营模式,打造“叫好又叫座”的文创产品,让遗址既有历史文化价值,又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从而让优秀的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在年初召开的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上,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工程被列入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重点工程,成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为三门峡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同时,在当下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建在城市主城区的遗址公园,占尽交通、区位等产业发展优势,自带“流量”和人气,而如何将这些优势资源集中整合开发利用,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同时,为三门峡打造另一块文物考古界“金字招牌”,值得思考和探索。(李亚林 弯继伟 张欢欢)

[责任编辑:田园]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