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文化

河南篆刻家张强用金石为抗疫英雄立传 13枚印章被河南省档案馆收藏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4月17日上午,“众志成城、中国加油!”——张强抗疫篆刻作品向河南省档案馆捐赠仪式在郑州市玉凤路陈正雷太极拳馆举行。

4月17日上午,“众志成城、中国加油!”——张强抗疫篆刻作品向河南省档案馆捐赠仪式在郑州市玉凤路陈正雷太极拳馆举行。篆刻家张强向河南省档案馆捐赠最新创作的抗疫主题印章13方,作为历史的见证,这些印章将被河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

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史宝银,河南省档案局接收征集处一级调研员李建敏,河南省档案馆主任科员邢亚楠,国家中医医疗队河南队队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闫东升,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书协副主席、国展评委耿自礼,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副主任杨翔飞,河南省直文联主席殷江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宣传形象大使傅伟华,人生与伴侣杂志社项目部主任陈勇等出席了捐赠仪式。

张强此次捐赠的13方印章,包含“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河南中医三附院赴武汉代表队专家组闫东升”“护士”代表等肖像印,以及“平安中国”“庚子大吉”“武汉加油”“逆行者”“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等文字印,表达了对中国加油和健康祈福的良好祝愿。

谈起创作印章的过程,张强说:“己亥末、庚子春,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上下感受到病毒的无情,我平时很少看微信朋友圈新闻,我的好友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史宝银经常向我推送疫情新闻,从中我看到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共同抗‘疫’的感人场面,也看到了在面对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

“我们所坐拥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就这样,张强被一次次的新闻事件感动着,也点燃着他的创作激情,他决定用印章的方式,向最美的逆行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为英雄立传颂功。

说干就干,人物怎么选?资料从哪里来?张强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在居家的两个月时间里,通过好友史宝银,张强看到了许多有关钟南山的报道,他感到万分感动。

“尤其是看到钟老乘高铁逆行而上,前往武汉的照片,我一瞬间泪目了,我彻夜难眠,决定为国士塑像。正好有一张照片感动无数国人,这个与病毒战斗了一辈子的国士,眼中泛起了英雄的泪光,我就决定刻这张照片肖像印。”张强回忆起来,仍然难掩激动之情。说干就干,从设计到完成,张强整整用了一天多的时间。

“李兰娟院士的肖像我查了好多资料,没有看到合适的形象,不过我浏览抗疫题材时看到了一张油画,画得逼真形象,于是就拿它当为蓝本采用了。” 张强说。

史宝银对张强的行动大为褒扬,并建议张强关注河南社会各界特别是医护人员中的抗议英雄,同时也帮好友留意着相关素材。疫情期间,史宝银采访了河南省中医三附院的闫东升,于是把闫东升的联系方式给了张强。肖像刻成后,张强第一时间发给了他闫东升,特别高兴的闫东升立即把肖像印作为他自己微信的头像了。张强还刻了一个护士形象代表,代表着千万个奋战一线的护理人员。

捐赠仪式上,篆刻作品原型之一、国家中医医疗队河南队队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闫东升看到一枚枚精致的篆刻印章,回忆起在疫情期间在武汉的日日夜夜,几度哽咽……闫东升现场分享了他进入方舱医院的经历和感受,并感谢大家在疫情期间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他说,“这次作品捐赠很有意义,是社会各界的呐喊助威,才使我们获得了抗击疫情的动力。”今年2月10日,闫东升请命驰援湖北,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战斗了30多天,在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实现了该方舱医院病人零病亡、零转重、零事故、零回头、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六个“零”的可喜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方方石印颂国魂,寸寸含情赤子心。”捐赠现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篆刻家傅伟华作诗赠送张强。他说,细观张强的篆刻作品章法和谐,技法娴熟,特別是他的肖像印形式新颖别致,人物造形生动传神,人物气质极具形式魅力,章法和刀法和谐统一,技法细腻严谨。融素描,版画,剪纸,书法、金石等各种艺术于一体,金石味十足,妙在即雕即琢而复归于璞。

河南省直文联主席殷江林表示,张强通过自己手中的刻刀,讴歌祖国和人民,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为激励民心,提振精神,坚定信念,团结奋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字印所选内容:武汉加油,逆行者,万众一心,白衣天使,众志成城等,紧贴庚子春节以来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抗击疫情的美好祝福和对白衣天使的崇高敬意。方寸之间,红白相映,文字印精心布局,疏密有致,汉印风格里蕴含着时代精神。篆法对称平衡,章法虚实相生。可谓方圆兼备,和谐统一。肖像印取材于这次抗击疫情中人民群众崇敬的英雄人物,集绘画艺术和篆刻艺术于一体,融木刻技法和篆刻技法于一手,多显金石味。线条凝练,繁简得体,生动传神,形神兼备。

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收藏家杨翔飞表示,张强捐赠的这组13枚抗疫印章,一是用传统的手法,吸取了汉印中精微平整一路的风格,印面平正工稳;二是部分是肖象印,在方寸之间表现出人物精神风貌,线条简洁明快,形象精准到位。这组抗疫印刻用篆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抗疫斗争的伟大壮举。无论从政治还是艺术的角度,都是值得欣赏和珍藏的。

张强说,为了保证刻印效果,他每刻一枚印章,都要请他的老师耿自礼亲自把关。“老师要求我刻肖像印必须刻出人物的特点和神韵,刻文字印要直追秦汉,老师对我要求非常严格,甚至会要求我修改多达四五遍。”但张强乐在其中,刻练习印多达千枚,磨印的石屑整整装了5个一次性饭盒。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辛和快乐工作,为英雄立传的一套13枚印章终于在几天前完工。

是日上午,河南省档案局接收征集处相关负责人接受了捐赠,并为张强颁发收藏证书。河南省档案馆接收征集处一级调研员李建敏表示,河南省档案馆从3月初开始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档案资料,公众积极参与,金石作品的捐赠尚属首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以文艺创作为主题的作品也出现过不少,但张强这套金石篆刻作品清新雅目,格调高雅,既记录了发生在抗疫的人和事,也记录了普通市民尽己所能为抗击疫情做出的努力,表达作者家国情怀,以古老的篆刻方式留下抗疫的时代记忆”。

张强,字逸夫,号三侯堂,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直文联委员、河南省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金豫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其继承了古典肖形印“篆化”的塑形手法,又吸取了当代印人在用刀上的成果,比起古典的铸造印线形有了溢出的中国韵味和现代混合的别样气息,用意化的刀法、篆化的造型、灵化的空间共同构成了现在的肖形印。他既善小印,幅面虽小,但蕴含丰富,以小见大,并不让观者感到吃力和局促;亦善治巨印,取法汉印式,参以秦汉刀意,气息淳厚古雅,富有金石气。

[责任编辑:王聪儿]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