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破旧农家到文化艺术村 看时庄村焕发别样生机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从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到平坦宽阔的巷道村道;从参差不齐的低矮民房,到亭台楼榭与木质小屋……11月12日,“全国融媒体商丘行”的采访团成员来到民权县演集镇时庄村,看文化艺术村焕发别样生机。

从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到平坦宽阔的巷道村道;从参差不齐的低矮民房,到亭台楼榭与木质小屋……11月12日,“全国融媒体商丘行”的采访团成员来到永城市演集镇时庄村,见证这里从普通村落到“网红”文化艺术村的“蝶变之路”。

文化产业 助力小村庄挤出了“金疙瘩”

浍滨书院、集贤居……走进时庄村,100多位记者和编辑就被构思精巧的各类民俗建筑所吸引。屋外小桥流水、茂林修竹,屋内的人手捧书卷,或在古琴和碑拓中神游,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黄河泛滥井淤淹,土覆村庄水浸园。下半除污追朔汉,上端考古不祥年……”走进诗词之家,满墙的诗词透露着主人的文化修养。这是由时庄村书法家马德民、马德运、马德俊利用民居改建的书画院,被中国艺术家协会授予“诗词之家”。

民房改建的秋林艺术馆内,地砖是石磨铺成的,石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景观树,进入别院,更是别有洞天:青藤、古树、桃花、小桥、木船、流水点缀其间,勾勒出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卷。

在经营烙画为主的頔石斋,村民常用的电烙铁在手艺人闫青松手中成了作画的画笔,仕女图、清明上河图……一幅幅画作惟妙惟肖,令人惊叹。

演集镇党委副书记冉中乐告诉记者,时庄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风淳朴。村内有关公饮马泉、赤龙泉、老土庙等历史古迹,流传着坐井观天、文武状元等民间故事,整个村庄皆是墨韵书香。不过,近年来,由于思想观念、房屋老旧、缺乏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村民们守着一方好田土,却过着“望天收”的苦日子,深厚的文化底蕴“养在深闺人未识”。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17年以来,在永城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演集镇党委抓住优势,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载体和抓手,聘请省内外专业团队对进行乡村旅游全域规划,把时庄村打造成集民俗体验、乡旅文化、美食民宿于一体的田园文化旅游综合体。

“凭借着艺术培训和书画作品销售,我们一年下来能有二十多万元收入。”采访过程中,浍滨书院副院长郑亮不无自豪地说,在文化产业的浸润下,农家的砖瓦中硬是挤出了“金疙瘩”。

变废为宝 农家旧瓦打造出国风文化艺术村

如今的时庄村,似乎充满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这里有“古”:破瓦片经过匠心独运的排列组合,成了古风浓郁的黛瓦墙;石磨嵌入墙壁再配以书法变成了一道文化墙,倒立的水缸上佐以山水画组合摆放成了艺术气息浓厚的国风图,几根枯死的老树根和高矮不一的竹子错落有致地摆放,便组合成目前最流行的新中式庭院;

这里有“新”:二八杠自行车随意靠墙摆放,黑白电视机、缝纫机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器,以及石磨、石碾、水缸、架车子等充满回忆的物品琳琅满目,打造成令人驻足的民俗博物馆;

看到这些,“全国融媒体商丘行”采访团成员、东南网记者姚珊红连连点头:“看着都是农家不起眼的老物件,就这么巧妙地利用之后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感觉这就是一个氛围浓厚的民俗文化村。”

原本破旧不堪的村庄,一两年内就成了文艺范儿十足的文化艺术村,要花不少钱吧?

然而冉中乐却摇了摇头:“我们主要是就地取材,对农村空闲宅基地、废旧坑塘、废旧房屋、旧砖头、旧柴草、旧物件进行综合利用。对于愿意入驻的艺术家,我们还免费提供艺术创作场所。”如今,时庄村已入驻各类艺术家30多人,成为时庄文化艺术村的“新村民”;涵盖书法、绘画、根雕、奇石、雕塑、剪纸、民间工艺、影视、茶艺等众多门类。文化的助力,给古朴的时庄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魅力。

近年来,时庄村先后荣获河南省美丽乡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生活,艺术家慕名前来写生采风、创作作品,这里成了每天接待游客近万人的文化艺术旅游村。

[责任编辑:田园]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