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文化

古衙听雨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盛夏过后,内乡县衙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季节。特别是寒露过后,秋意渐浓,秋风秋雨冻煞人。

盛夏过后,内乡县衙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季节。特别是寒露过后,秋意渐浓,秋风秋雨冻煞人。

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不同,更与“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暴雨相反,秋雨有它独有的意境,是淅沥连绵的,是朦胧细腻的,如一曲婉转小调,绕梁三日余音袅袅。秋风伴秋雨,降温又降雨。淅淅沥沥的秋雨不断由空中落入人间,像雾似的雨,像雨似的雾,天地由它而连。秋雨如一缕轻丝,丝丝缕缕缠绵不断,化作烟雨氤氲在古衙周围,滋润着树木花草格外青翠悦目、青砖灰瓦格外古朴凝重,远望各个古建筑物上就像笼罩了一层薄烟,在秋雨的洗涤下清新水润,如水墨画一般的美丽。

慢慢地雨声越来越大,雨滴落在核桃树上吧嗒吧嗒作响,秋风扫落叶,满地近黄昏。黄色的叶子在秋风秋雨的召唤下坠落一地,成熟的核桃逃离了外壳的束缚核桃迫不及待地从树上蹦下来,落在地上“啪、啪”脆响。站在大堂前抬头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远看楼房和树木都是模模糊糊的,雨水顺着房檐呼啦啦地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地面上就开出了无数的水花。此时的夜总是提前到来,天空很快暗了下来,空气变得静谧而又冷冽,县衙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屋脊上的吻兽个个都安静地蹲在房顶,时刻守护着县衙的一方平安。

雨最能撩动人的情思,或许是听雨的季节不同、氛围不同,心情也不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特别是秋风秋雨季在内乡县衙听雨,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夜来,静坐屋内的书桌前听外边的风声和雨声,感受雨落下来时急时缓的节奏,极力分辨着雨滴落在何种物体上,是落在屋顶上、树木上、石碑上、青草堆里、还是砖瓦上?当然雨落的地方不同,雨滴的声音也截然不同,或清脆、或沉闷、或间歇性的、或连响的,县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雨滴传出声音的载体,这雨声诠释着内乡县衙丰富的衙门文化、厚重而悠久的历史。

喜欢坐在三省堂内隔着窗纱支起耳朵,细细地听屋外树叶沙沙作响,看雨滴落在桂花树上,桂花化成米粒状的万点金花落在地上,像橘红色的地毯般铺满整个院落,那像碧玉一样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把三省堂和夫子院装点得幽雅清新。雨从从树上落到屋檐上,又从飞檐滴落到石阶上,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颇有《红楼梦》中的“秋窗秋雨夕”意境。小时候一遇到阴雨连绵季,只知道不用早起或者又能睡个大头觉而心中窃喜不已,却不知大人想到的多是夜里巡更看看低洼的古建文物被雨水浸泡了没?院落里的各个地下通道被堵塞了吗?窗外给孩子们凉的衣服干了没有?即便是温暖的被窝也不能干燥雨的湿润。年少时不懂大人心中的担忧和愁苦,只是读懂时我已人到中年,不再是少年锦时。

随着雨声的撞击和变化,县衙三省堂的名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在雨中熠熠生辉,高以永、元好问、章炳焘等清廉官员也鲜活起来、仿佛历历在目。而“刻在石头上的反腐宣言”——《三院禁约》石碑,可谓是反腐倡廉、整治吃喝风的一面历史鉴镜,在雨中默默肃立,随着雨水敲打石碑上遗留下的历史印记,碑刻上的文字也渐渐鲜活起来,石碑有铭,字有斑驳。这通高大的石碑,就像一位沧桑古朴的老人,笃定地守候在古衙的大门口,默默地向到访的每一位游客讲述古代官署衙门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和浓厚神韵。

清晨,推开厚重的黑漆大门,雨后的县衙格外空灵宁静。伴随着沉重而悠长的“吱-吱-”嘶哑声,这就是县衙特有的古老声音,像极了厚重历史悠远的回应,我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历史甬道,走在父辈们一生都在努力工作的地方,像踩在新时代的鼓点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而有力。(供稿:刘会)

[责任编辑:田园]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