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地方

槐店乡陈洼村:扶贫扶智扶志气 穷窝里飞出“金凤凰”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感谢党的扶贫政策好,让3个孩子上学没有负担。”看着儿子的大学《入学通知书》,槐店乡陈洼村贫困户陈海洋(化名,下同)动情地说。

“感谢党的扶贫政策好,让3个孩子上学没有负担。”看着儿子的大学《入学通知书》,槐店乡陈洼村贫困户陈海洋(化名,下同)动情地说。

负担重,小家庭陷入大困难

陈洼村位于光山县槐店乡西南部,属浅山丘陵区,山多田少收入低,群众生活普遍较差。1994年,陈海洋结婚。1995年,大女儿陈玲玲(化名,下同)出生,贫乏的物质条件,丝毫没有影响这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庭。

2000年,陈海洋夫妇喜得龙凤胎,但是喜悦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在这样的小山村,抚养3个孩子可不是件容易事,大女儿已在上小学,陈海洋本人视网膜色素变性,视力还有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在农村种田,根本承担不起生活及3个孩子上学的费用。为了生活,夫妇二人只能背井离乡,南下广州务工。在制衣厂每人每月400元,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缩衣节食,半年下来两人只能挣到4000余元。

随着时间推移,儿子和小女儿也开始上学,3个孩子的上学费用让这个小家庭捉襟见肘。特别是2007年,陈涛夫妇举债在老家建了四间平房,积蓄用尽,3万多外债压着这个5口之家,小家庭苦苦支撑,一度看不到希望。

真帮扶,党的政策暖人心

陈海洋家庭的困难,村“两委”一直记在心里。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陈海洋家庭因学和因残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党的各种扶贫政策开始在他家落地生根。

2014年考上信阳师范学院的大女儿在学校申请了3年的无息助学贷款,儿子和小女儿在光山二高上学每年享受2500元的教育补贴。妻子冯桂枝(化名,下同)在广州的制衣厂务工,每月收入4000多元。村“两委”帮助陈海洋办理了二级残疾证,每月可享受60元的残疾人补贴;落实整合资金带贫,每年增收3200元;村里为陈海洋申请了公益岗位,每年增收3000元;发展生产养两头母牛,每年生两头小牛,可收入9000多元。为持续增加其家庭收入,2018年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稻虾共作技能培训,当年就搞起了稻虾共作,开挖虾田5亩,县财政补贴2040元,当年养虾收入3400多元,家庭收入第一次有了盈余,并顺利实现脱贫。

立志学,知识改变命运

“只要孩子们愿意上学,我付出再多也心甘!”这是陈海洋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家庭的困难和父母辛苦的付出,深深烙印在3个孩子脑海里。知苦甜,懂感恩,晓上进,自立自强,3个孩子有着比同龄人更强的自律意识,在学习上,3个孩子也是铆足干劲比着学,大女儿在信阳师范学院上学时,连续四年获得5000元的国家奖学金,英语过六级,考取驾照,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信阳师院本科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二女儿陈小凤(化名,下同)在高中阶段一直名列前茅,但因2018年高考时患重感冒,发挥失常,被河南工学院录取,已经着手考研;小儿子陈小龙(化名,下同)2019年以理科582分、高出一本线80分的优异成绩被南昌大学录取。

加油干,生活有了新期盼

“现在欠的钱都还了,孩子们都在努力学习,我也心安了。”展望未来,陈海洋信心满满。2019年,陈海洋自己在家承包经营28亩田地,养了2头牛,开挖了15亩虾田,加上企业带贫和公益岗位,收入预计将有6万元左右。

一路走来,自强和阳光是这个家庭最大的特点,也是槐店乡陈洼村能够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底气之一。陈洼村一直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村里有一句流行的口头禅“不上学就是没有出路”。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村通过扶贫+扶志+扶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孵化出一大批“金凤凰”。据统计,陈洼村现有本科及以上人才75人,其中硕士17人,博士后4人,大校军官1人,一门三本科、兄弟双硕士的场面在该村不断上演,实现了一人考上大学,改变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家族的良性互动。目前,部分优秀人才开始回归家乡,反哺家乡,建设家乡,成功人士吴廷军在该村投资,流转土地3800亩,建设槐店乡西部田园综合体生态旅游基地,带动200多名群众致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经磨难,初心不改,用知识改变命运,正是这个农村贫困家庭的真实写照。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只要群众自己肯奋斗,孩子自己愿拼搏,一定会有更多的金凤凰飞向更加壮丽的蓝天。(供稿:刘学友)

[责任编辑:陈欣欣]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