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产粮大市周口的“土地经”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夏日的周口,收获的喜悦写在农人的脸上。“您看这麦子,粒大、饱满、色黄,好得很!今年我种的1200亩小麦,平均亩产1500斤,托管的7万亩小麦,平均亩产1400斤。”6月23日,

夏日的周口,收获的喜悦写在农人的脸上。

“您看这麦子,粒大、饱满、色黄,好得很!今年我种的1200亩小麦,平均亩产1500斤,托管的7万亩小麦,平均亩产1400斤。”6月23日,说起今年夏收,商水县舒庄乡种粮大户杜卫远脸上的笑容,像饱满的麦子一样灿烂。

不远处,就是舒庄乡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放眼望去,田块方正、沟渠通畅、道路通达。田地里的秋庄稼拱土而出,穿过金色的麦茬,竞相绽放绿意。

同是一方地,今昔大不同。在杜卫远的记忆中,当年这块地七零八碎,旱了不好浇、涝了排不出,全凭“望天收”。

这不只是舒庄乡的难题。

周口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素有“中原粮仓”的美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省第一产粮大市。

有人做过一个形象的统计:全国小麦每25粒就有1粒来自周口,河南小麦每6粒就有1粒来自周口。

但全市中低产田比重大,农业基础条件依然薄弱。把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牢牢扛在肩上,“藏粮于地”是基础。2006年以来,周口市开始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向土地要效益。

针对耕地多而不整、生产和水利条件差的状况,该市国土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立项支持,规划了项目区,整修田间道路,平整深翻土地,对耕作层进行再培植,通电通水,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为粮食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全市已建设高标准农田350万亩。随着耕种、灌溉、交通等条件的改善,过去的“望天收”变成了高产稳产田,像杜卫远这样的种粮大户大批涌现。

周口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又是崛起中的发展大市,怎么既保耕地“红线”,又保经济社会发展?

该市先后出台一道道“硬杠杠”,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耕地保护责任夯实到位。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周口市耕地面积分别为1156.76万亩、1158.64万亩、1160.50万亩,连续三年高于省定目标,且耕地保有量实现“三连增”。

随着补充耕地后备资源不断枯竭,建设用地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周口市在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过程中,在划足划好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了统筹规划、统筹项目、统筹资金、统筹开发、统筹使用的“五统筹”制度,通过整合全市各方资源和资金,形成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局面,提高了补充耕地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该项制度建立以来,全市共实施补充耕地项目87个,投资达4.16亿元,新增耕地6.38万亩。

随着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违法用地查处成了“老大难”。

“南顿马旗驾校正在进砖准备下地基,请国土所迅速查处。”忙碌了一早上,项城市南顿国土所所长黄程远刚刚回到所里,就看到视频监控中心发来的信息。不到10分钟,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迅速制止了该驾校准备进行的违法占地行为。

这是项城市打造的土地执法视频监管平台。通过为土地资源动态安上“千里眼”,对基本农田、可建设区域、批后监管区域等进行全天候监控,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状况,使执法更加规范、高效。2018年,周口市共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190多起,结合土地利用管理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复耕土地3000多亩。

万物土中生,寸土如寸金。“严格保护耕地,责任重大;节约集约用地,任务艰巨。我们要努力让‘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在周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周口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和有力保障!”周口市市长丁福浩说。(记者赵春喜 通讯员游延涛)据河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王聪儿]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