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文化

看“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


来源:郑州日报

近日,“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精装套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书中,冯骥才以非虚构的写作形式记录了其近五十年文化生活的风雨历程,也以大量珍贵生动的细节,反映出中国文学、文化半个世纪以来波澜壮阔的发展与变化。

原标题:看“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

近日,“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精装套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书中,冯骥才以非虚构的写作形式记录了其近五十年文化生活的风雨历程,也以大量珍贵生动的细节,反映出中国文学、文化半个世纪以来波澜壮阔的发展与变化。

冯骥才堪称共和国的同龄人,他童年时亲耳听过解放天津的炮声;他的文学则与改革开放同步,最早的作品都出版于1979年前后。然而这位新时期文学的“弄潮儿”,在社会急速转型、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的时刻,放下小说的创作,义无反顾投身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中,即便他人都不理解,也非要把“文化的十字架”主动扛在自己肩上。他以一人之力同时拉着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这“四驾马车”,展现出一名行动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为何要选择一条艰辛的路?这份非凡的定力从何而来?答案可以从“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套书中找到。该精装套书包括《冰河:无路可逃》《凌汛:朝内大街166号》《激流中:我与新时期文学》《漩涡里: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四部。

在《冰河:无路可逃》中,冯骥才以口述的方式,讲述他在1966年至1976年十年间的经历。当时的冯骥才还只是梦想成为作家的青年,正恋爱,正青春,正文艺,正挣扎,是历史的经历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他写他者的命运跌宕,记录自己经历历史的内心细节,是隐匿的观察家、隐秘的写作者。

《凌汛:朝内大街166号》记录冯骥才1977年至1979年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从“借调式写作”走向“新时期文学”的种种难忘的人和事,书中还有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珍贵旧照,是乍暖还寒的季节不可或缺的见证。

《激流中:我与新时期文学》记录了冯骥才亲历的1979至1988年,讲述了他进行文学创作、从事文化工作以及与许多作家交往等活动,表达了冯骥才对整个新时期文学现象的反思,也忠实地记录了冯骥才从热闹的文学退场,转战传统文化、民间文化整理保护的人生轨迹。

《漩涡里: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完整、真实而又细腻地记录了作者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转型”——从文学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心路历程。这一转变是为时代所驱动,也是冯先生已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命运使然。(秦华)

[责任编辑:田园]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