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文化

从“低谷”迈向“腾飞”的川剧人与川剧院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通讯:从“低谷”迈向“腾飞”的川剧人与川剧院“李亚仙破了梦境碎了肝肠,手抚双目泪在心里淌,脚下摇晃一步一踉跄…&hel

原标题:通讯:从“低谷”迈向“腾飞”的川剧人与川剧院

“李亚仙破了梦境碎了肝肠,手抚双目泪在心里淌,脚下摇晃一步一踉跄……”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一开嗓便引得全场叫好。

近日,“川剧新时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川剧艺术巡礼”系列活动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持续开展。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大奖”得主沈铁梅携她的获奖剧目之一《李亚仙》登台。加上沈铁梅的三朵“梅花”,目前重庆市川剧院拥有沈铁梅、马文锦、孙勇波、黄荣华、胡瑜斌、吴熙六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共计八朵“梅花”。

图为重庆川剧博物馆展出的川剧戏服。 张颖绿荞摄

图为重庆川剧博物馆展出的川剧戏服。 张颖绿荞摄

“如今看来‘出人、出戏、出观众’的重庆市川剧院,在过去40年里,一路走来十分不易。”沈铁梅告诉中新网记者,1980年重庆市川剧院恢复建制,这一年她进入四川省川剧学校重庆班学习川剧表演。“改革开放之初,很多老艺术家都在,那时川剧人以传承传统戏为主。”

沈铁梅回忆说,1985年后,川剧发展进入“低谷”,大批区县川剧院团被撤销,大部分人员分流到其它单位工作,只有部分川剧演员继续坚守舞台。“当时看川剧演出的观众很少,有时甚至没有观众,川剧演员的价值无法体现,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重庆市川剧院在剧目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保持平稳发展。剧院新编古装推理剧《井尸案》《古琴案》《婚变案》,沈铁梅、曾幀、赵勇等川剧“新苗”崭露头角。1989年,24岁的沈铁梅凭借《三祭江》《阖宫欢庆》《凤仪亭》拿到她个人的首朵“梅花”。

2000年,沈铁梅凭借现代川剧《金子》再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2001年,她担任重庆市川剧院院长。至今的17年时间里,重庆川剧艺术发展迅猛。

图为重庆市川剧院收藏的赴外演出报刊。 张颖绿荞摄

图为重庆市川剧院收藏的赴外演出报刊。 张颖绿荞摄

自2001年起,重庆市川剧院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多次赴韩国、法国、荷兰、德国、意大利、菲律宾、美国、加拿大、印度、英国等十余个国家演出。演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演出内容包括川剧绝活变脸、滚灯,经典现代戏《金子》、新编历史故事剧《李亚仙》、改编剧《灰阑记》,以及传统折子戏等。演出形式也大胆创新。2004年,沈铁梅携《凤仪亭》亮相荷兰,首次以交响乐队伴奏形式演唱川剧。2009年,沈铁梅与郭文景联手打造的川剧交响乐《衲袄青红》亮相比利时,获当地观众好评。

目前,重庆市川剧院人才梯队结构有序。其中,沈铁梅、曾幀、彭欣綦、刘枫等川剧演员和作曲家担当艺术创作,吴熙、徐超、周露等青年演员传承剧目。其中,吴熙在2015年凭借川剧《灰阑记》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当红小生”徐超自2016年起领衔主演大幕戏《白面虎肖方》,并在2017年携该戏赴香港演出;“90后”演员周露“接棒”师父沈铁梅,在2018年多次演绎革命题材川剧《江姐》。

原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康式昭告诉中新网记者,川剧是扎根于老百姓的剧种,本身就具有群众基础。他认为,目前川剧“喜逢新时代”。“当下,川剧迎来‘春天’,川剧人才储备较好,川剧保留剧目和新编剧目不断传承、发展,年轻观众也逐渐走进剧院。”(中新网记者张颖绿荞)

[责任编辑:郭苗华]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