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叶县扶贫政策通过小广播大喇叭家喻户晓


来源:东方今报

叶县是省级贫困县,辖18个乡(镇、街道),554个行政村,有贫困乡镇11个,贫困村124个,建档立卡20189户、69337人,截至2018年6月未脱贫贫困户7257户、贫困人口19422人,计划2018年底脱贫摘帽。

原标题:叶县扶贫政策通过小广播大喇叭家喻户晓

提及如今的日子,叶县邓李乡的几位农民满脸笑容

▶叶县是省级贫困县,辖18个乡(镇、街道),554个行政村,有贫困乡镇11个,贫困村124个,建档立卡20189户、69337人,截至2018年6月未脱贫贫困户7257户、贫困人口19422人,计划2018年底脱贫摘帽。

▶近年来,叶县把脱贫攻坚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特别是在紧紧围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叶县城乡落地生根,于2017年底在全省率先自办开通叶县广播电台脱贫攻坚专题节目,同时实施“小广播户户有,大喇叭村村响”工程,让党的声音和扶贫政策响彻农村大地,打通了服务农村群众“最后一米”,探索出了一个全覆盖、接地气、受欢迎的舆论宣传新平台新渠道新阵地。

脱贫攻进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要想让党的声音和扶贫政策响彻农村大地,就需要解决打通服务农村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为此,叶县县委、县政府通过实施“小广播户户有,大喇叭村村响”工程,探索全覆盖、接地气、受欢迎的舆论宣传新平台新渠道新阵地,取得了显著效果。

然而,要想顺利打造出这一宣传新阵地,首先需要的是高站位补短板。

短板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亟待巩固的短板。叶县县委深刻认识到,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必然会去占领;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腐朽的东西必然就去占领。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但也存在村规民约失效、公序良俗失范、乡村治理失衡等问题。加之农村一些地方受社会杂音、网络噪音干扰,群众分辨信息真伪的难度增加,信仰多元、宗教热不断升温,铺张浪费、攀比风日益严重,暴露出“钱袋满了、脑袋空了,生活好了、人心散了”等现实问题,致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影响。

“小广播”“大喇叭”这种传统方式虽然看似“土气”,但传播的是好声音,弘扬的是主旋律,放大的是正能量,畅通了党的声音向下传递和社情民意向上反映的交流渠道,具有经常性、针对性和权威性,在巩固农村基层阵地、增强基层凝聚力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其次是乡村振兴抓手不多的短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叶县县委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全县上下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工程的基础上,把“小广播”“大喇叭”作为一个载体,不但丰富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而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聚民心、汇民力,引领农村文明新风。

最后是脱贫摘帽硬性指标的短板。叶县是一个有77万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0万人以上,农村“三留守”现象较为普遍,中央和省市县各项惠民政策、脱贫举措宣传难、推进难,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面临严峻考验。“小广播”“大喇叭”反复播出脱贫攻坚政策,再辅以发放明白卡、编排文艺演出、帮扶人员入户走访等其他宣传形式,使广大群众出门听广播、走路看标语、在家学材料、入户谈体会,真正使各项脱贫攻坚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就能持续提升。对此,叶县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2017年12月在全县开通叶县广播电台脱贫攻坚专题节目,通过“小广播+大喇叭”,放大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效应,为2018年高质量脱贫摘帽夯实基础。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运营,“小广播”“大喇叭”助推脱贫攻坚的成效日益显现,引领乡村文明新风的功能不断增强。建阵地消除扶贫政策宣传死角

短板解决了,如何确保小广播大喇叭在进村入户后切实发挥实效?如何建设全覆盖建阵地?这就需要着力突出三个重点:首先是顶层设计。叶县县委、县政府在开通脱贫攻坚专题节目的基础上,双管齐下、高位谋划“小广播户户有、大喇叭村村响”工程,并作为县建县管县控县用的一个重要宣传平台强力推进。此外,县里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专门人员加压推进;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古松,县长徐延杰等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工程建设专题汇报,切实协调解决问题;县委宣传部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县文广局、供电公司和有关乡镇负责人定期召开协调会,在选址、安装、调试、使用等方面进行商讨论证,解决了一批制约工程进度质量的“卡脖子”问题。

其次是合理布点。该县组织工作队深入村组进行摸排调查,在掌握一手资料、倾听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定制版“小广播”直接发放到贫困户,把“大喇叭”向党群服务中心(站)、文化广场、集市等人口密集场所集中,逐步向自然村、居住相对分散区域延伸,扩大覆盖半径、消除收听死角。在具体布局上,以县广播电视台为基点,安装脱贫攻坚专题节目中枢和“大喇叭”总控装置,与贫困户手中的小广播、各行政村和自然村的大喇叭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系统;以行政村为站点,分别安装1个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所辖自然村安装1个接收装置,在行政村内部再形成一个闭合系统。闭合系统不但实现了“小广播”“大喇叭”的全覆盖,还保证了节目内容的播出安全。

最后是分步实施。县财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拨付专项经费86万元,保证专题节目的顺利开办;投资76万元,为贫困户定制发放脱贫攻坚小广播2万部,实现“小广播”贫困户全覆盖;投资550万元实施“大喇叭村村响”工程,坚持“整体覆盖、分批实施”的原则,分两批对124个贫困村(420个自然村)和430个非贫困村(952个自然村)全部安装“大喇叭”。截至目前,第一批124个贫困村的420个自然村“大喇叭”已完成安装均正常使用,第二批430个非贫困村正筹备实施,最终实现全县554个行政村、1372个自然村“大喇叭”全覆盖。

抓管理,让小广播大喇叭发挥实效

措施有了,设备安装到位了,如何能确保这些小广播大喇叭充分发挥效果?这就需要重点强化三重管理:首先是建立网格抓管理。该县建立以县级统一管理、文化广电业务主管、乡村日常协管的联动管理三级网格,实现“大喇叭”管理无盲区。一级网格:县里设立巡查监管队伍,与县广电事业执法队套合,负责对全县“大喇叭”的巡查指导工作。二级网格:由县广电台负责节目编排和播出安全。18个乡镇(街道)文化站站长兼任乡镇级管理员,负责辖区内“大喇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三级网格:村(居)委会设立服务点,以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形式,按每人每月350元标准,为每个行政村选聘1名文化协管员,负责本村“大喇叭” 的维护和管理,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人维护。

其次是健全制度抓管理。该县先后制定完善了《脱贫攻坚专题节目采、编、播审核流程》《学习培训制度》等10余项管理制度。把“大喇叭村村响”工程纳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考核,实行周调度、月汇总、季通报制度。固定播放时间,严把播放内容,确保各村广播正常收听,真正实现了大喇叭“村村响、天天响、优质响”。 

最后是提升素质抓管理。在“小广播”“大喇叭”队伍建设上强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经常组织开展思想作风教育,培育“求真务实、潜心干事、立说立行、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为政新风,全体采编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明显提升;采取定期培训、跟班学习等方法对乡文化站长、村文化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快速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在全体服务人员中开展“我为脱贫攻坚宣传添光彩”系列活动,强化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和大局意识,打造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坚强有力的强势脱贫攻坚宣传工作队伍。(记者 王俊生 实习生罗聪 通讯员 范长坡

[责任编辑:马敏]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