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一带一路”文物国际合作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作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9日至10日,由国家文物局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作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9日至10日,由国家文物局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保护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国家文物局、各省区市文物行政部门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遗产部门、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城市联盟成员的相关负责人,国内考古和文物保护专家,以及来自英国、印度、斯里兰卡、韩国的文化遗产专家参加会议,就“加强海丝保护,促进国际合作”“海丝的概念和时空内涵研究”“海丝的贸易、技术和文化交流研究”“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方法研究”等主题展开讨论。

“一带一路”文物国际合作正当其时

2018年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一带一路”建设植根历史,具有深厚的人文基础。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既是实证丝路辉煌的“活化石”,又是传承友好交往的“催化剂”,积淀了历久弥新的丝路精神,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相向而行、渐次开花,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文化沃土和社会根基, 在增信释疑、扩大共识、促进合作、推动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回顾了五年来“一带一路”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取得的显著成绩,突出体现在国家元首不断参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文物展览不断出彩,人员交往不断密切,国际责任不断彰显。携手推进“一带一路”文物国际合作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新亮点,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涉外文物合作保护工程和联合考古项目成为文化领域“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早期收获,中国逐步向国际文化遗产领域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转变。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加强文物国际合作,一再写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文件和国事访问成果清单;文物博物馆场所已经成为开展外事活动的“国家客厅”;中国涉外文物合作保护工程和联合考古项目初具规模、初见成效。

刘玉珠强调,伴随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古老丝路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一带一路”文物国际合作正当其时、大有可为。做好战略对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尊重彼此利益和重要关切。搭建对话平台,把文化遗产论坛办成跨国家、跨区域对话协商和友好合作的创新典范,推动将文物国际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参与国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要聚焦务实合作,支持与“一带一路”参与国文物管理部门和保护机构在政策引导、机制完善、平台搭建、项目实施、人才培养、传播推广方面,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智慧网络长廊,共商共建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合作保护与跨国申遗协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文物国际合作便利化程度,构建政府间文化遗产国际合作网络,参与文化遗产领域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

各方声音建言海丝研究、保护

许多专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经历,对海丝保护和文物国际交流合作提出见解。南京大学教授刘迎胜表示,丝绸之路表明,从古至今,中国始终处于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之中,这种跨文化交流对我国的发展意义深远。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孙雪珍在探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时,深刻感受到文化遗产在民心相通上的重要意义。“文化遗产像基因一样,留存在每个民族的血液中。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可以让各民族相知、相交,因此,文化遗产理应扛起促进民心相通的历史重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她说。

来自文物考古相关领域的一线学者,在论坛上介绍了最新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安家瑶介绍了考古发现的玻璃珠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轨迹;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刘文锁分析了“琉璃”和“玻璃”的关系,以及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过程;福建省德化县陶瓷博物馆副研究员陈丽芳讲述了德化窑外销粉盒的时代特征和文化传播……专家学者从诸多实物证据入手,生动诠释了海上丝绸之路为贸易、技术和文化带来的重要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英国、印度、斯里兰卡、韩国的文化遗产专家从各国海丝相关的考古和研究工作出发,为开展“一带一路”文物国际交流合作提出许多积极建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所教授蒂姆·威廉姆斯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影响深远的体系,因此,相关研究也应开阔视野,深入挖掘重要考古遗址的价值和意义,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外延。印度自然、艺术、文化遗产发展和研究基金会主任希卡·贾恩,斯里兰卡考古局水下考古研究员阿玛拉·维杰苏里亚,韩国首尔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一弘等,介绍了各国海丝相关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成果,并呼吁进行文化遗产领域更深入的国际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文物保护工作显成效

在此次论坛中,海丝沿线城市对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所作的贡献格外引人关注。浙江省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韩小寅介绍了当地近年来在海丝保护和传播中的实践努力。宁波拥有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海丝遗产,拥有东汉晚期至清代中期的海丝遗存120余处,其中具有较高价值的遗存有19处,如元代永丰库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等。近年来,宁波市有关部门通过加强领导、完善体系、科学保护、全面展示、深化研究、广泛宣传等措施,切实有效地推进了当地海丝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陆志强介绍了广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播的基本情况,并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海上丝绸之路价值研究、加强海丝基础性保护、启动海丝全媒体宣传、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以保障海丝保护传播工作落到实处。(综合来源于中国文化报、国家文物局等媒体)

[责任编辑:张新奕]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