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地方

商丘未来怎么建?解读《商丘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跨越发展中的商丘,如何谋划建设好区域中心城市?一城阅尽五千年的古城,如何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在保护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人口众多的县、乡、村,如何与城区一体发展?面对越来越突出的“大

跨越发展中的商丘,如何谋划建设好区域中心城市?一城阅尽五千年的古城,如何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在保护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人口众多的县、乡、村,如何与城区一体发展?面对越来越突出的“大城市病”, 如何让市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这些问题,在《商丘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里都能得到答案。

开展城乡总体规划修编是现实需要和发展要求

5月17日,河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2018年第一次会议上,《商丘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和《商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审议。新的规划有哪些主要内容,有什么创新性?就此事记者采访了市规划局局长张守奎。

我市上一版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于2008年经省政府批复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展,现行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我市当前和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最突出的就是:一个是人口,截至2017年年底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36万人,已经接近规划期内人口规模;二是空间布局不优,工业围城问题突出;第三是特色不够明显,规划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迫切需要对规划进行修编。基于此,我市于2014年7月经省政府批复正式启动规划修编。

规划在发展目标上,定位为着力建设“六区一中心”。即:打造枢纽经济试验区、城乡统筹发展承载区、创新驱动引领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华夏历史文明商丘传承创新区。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高水平建成区域中心城市。在城市性质上,定位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基于目标导向和目标定位,建立涵盖枢纽经济、农业现代化、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核心指标体系。

开放枢纽、城乡统筹、城市提质和文化彰显是规划的四大发展战略。

建设开放枢纽

全面融入区域开放格局,争取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丘异地共建区,全面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保税物流中心申建商丘综合保税区。

不断完善网络枢纽格局,依托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国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推进高铁普铁“双十字加放射”网络、“三环九放射”骨干公路网络、商丘支线机场、永城民权通用机场、沱浍河航运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按照“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形成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思路,依托传化公路港、跨境电商园区、综合保税区和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和市场群等平台,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金融、电子商务、会展服务等产业,加快形成中原城市群辐射豫鲁苏皖区域的枢纽经济试验区、开放发展先行区,走出一条内陆地区通过发展枢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

积极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市,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把握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区域布局拓展的机遇,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型材料等重点行业领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

推进城乡统筹

“规划修编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全域规划,用大规划、城乡一体来管控空间区域。对全域国土都赋予了规划职能,作出了规划布局,进行了有序安排,实现了规划全覆盖。”张守奎介绍。

统筹城乡体系格局。按照“百城提质”总体要求,基于“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区、网络化”的市域城乡结构体系,强化中心城区和虞城、宁陵两大组团城市的核心要素集聚和功能品质提升;做优做精永城副中心和夏邑、民权、柘城、睢县等县域中心及28个重点镇;做特做美一般乡镇和美丽乡村。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网络格局体系。

实施全域空间管控。按照青山秀水、集约高效和宜居适度的原则,划定生态、农业和城镇三类空间;按照多规融合空间规划思路,划定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强化生态网络建设。以300里黄河故道为主脉,协调河湖水系生态功能区、沙化控制生态功能区、矿产保护生态功能区和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强化市域生态功能网络建设,完善渠相通、湖相连、林相接的绿色生态系统。

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质量兴农,争创国家生态农业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现代化强市转变。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美丽商丘整洁村镇”行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

促进城市提质

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原则,在优化现有水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设,通过开源节流、循环利用等措施,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保障规划远期全市950万人口,中心城区230万人的用水安全。

按照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的布局理念,优化“三心辉映、多轴联动、绿廊楔入、片区融合”的城市空间格局。重点围绕高铁枢纽商务区、日月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古城文化旅游创意区三大中心,加快服务区域的现代化高端服务业聚集,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奠定基础;沿连霍高速、京九铁路和陇海铁路两侧保留和修复生态绿化廊道,楔入城区增加城市的通透性;由生态绿化廊道分割形成九个功能明晰、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功能片区。

“以绿荫城”,形成“三区、五廊、多园”绿地系统,实现林带、林网、林格一体,完善郊野公园、综合公园、便民公园和街头绿地公园体系。

“以水润城”,推进“九河、十三湖”水系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以打造“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美丽”为目标,实施城市内河水体的综合整治工程。

“完善网络、公交优先”,加强“两横三纵”城市快速路建设,通过物流快速环路分流过境交通,完善“干道畅通、支路成网”的城市道路体系。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快速公交为支撑、常规公交为基础的一体化公交系统。

补短板、保民生。完善“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设施体系配套。推进基本医疗、教育、文化、社区服务集聚的15分钟生活圈建设。完善市政、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保障城市安全。

彰显文化特色

《商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了商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即在坚持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下,建立从市域到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四个层面的文化名城保护框架,强化了市域范围内华夏文明发展廊道和隋唐大运河廊道保护,提出了加强商丘古城、睢县古城和芒砀山三大历史遗迹集中区的保护和展示利用。同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

按照“三商之源、华商之都”的形象定位,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塑造“大空间、低密度、适度容积率”的城市形态,强化对城市风貌特色、界面、建筑高度和天际轮廓线的管控。重点划定三大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品质。(综合信息来源于京九晚报、商丘发布)

[责任编辑:赵旭燕]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