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68.2%受访者认为国家近几年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力度大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目前正是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季。面对即将走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各地纷纷加大政策方面的吸引、扶持以及服务保障力度。

原标题:68.2%受访者认为国家近几年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力度大

漫画:徐骏

目前正是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季。面对即将走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各地纷纷加大政策方面的吸引、扶持以及服务保障力度。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应届毕业生和身边有应届毕业生的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中,68.2%的受访者认为国家近几年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力度大。对于“今年是最难就业季”的说法,61.0%的受访者认为每年情况都差不多,关键看自己。关于毕业生在求职业时最需要的帮助,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用人单位信息(57.3%),职业规划辅导(51.8%)和实习机会(50.1%)。

50.0%受访者周围拿到offer但还在积极寻找更好工作的大学生多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大四学生宋袁名目前已拿到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式offer。“我担心考研落榜,又怕找不到好工作,所以最初想要出国读MBA。去年上半年出国的英语成绩出来之后,为了让自己的申请材料里多一些社会实践方面的经历,我才开始试着到外面去找实习,后来去了一家小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协助他们的财务做工作。实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挺享受工作的状态,就尝试着找工作,没想到很顺利地拿到了最终的offer”。

张丰在石家庄铁道大学读大四,他初步打算毕业后和父母一样从事铁路方面的工作,但还未最终确定。“如果看到合适的工作我还会再投。”张丰认为,应该先找到一份工作谋生,再慢慢摸索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

调查中,50.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周围拿到offer但还在积极寻找更好工作的大学生多,42.2%的受访者觉得一般,7.8%的受访者回答不太多。

宋袁名对自己目前的offer很满意:“这对于我们学会计的人来说算是非常理想的工作了,我决定放弃出国直接就业。”她告诉记者,好公司的校招基本上已经都结束了,剩下的好岗位也不多。她打算开始长期在安永实习,时间也没那么充裕,所以感觉没有必要再继续找其他工作。

“今年我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还是不错的,所谓就业难,是指想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困难。”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李君说,学校有许多优惠政策鼓励大家到西部、基层、国防单位就业。“另外对于创业,我校也有不少的扶持政策,这些在学校的就业信息网上都有明确的文件和通知。学院在向学生做政策宣讲时也会提及,总的来说还是希望大家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锻炼,不要扎堆北上广深”。

宋袁名说,大三暑假前,她所在学院召开年级大会,负责就业的老师在会上讲解了找工作时的注意事项,还给每个人发了学校统一印刷的《就业指导手册》。

调查中,75.5%的受访者注意到自己所在的地区出台了促进或吸引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68.2%的受访者认为国家近几年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力度大。

哪些政策更有利于吸引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61.5%的受访者认为是用人机构专业化、网络化的招聘活动,线上线下联动提高人岗匹配效率;56.8%的受访者认为建立公益性的全国大学生实习、就业招聘平台,实现充分的即时信息共享更好。其他还包括对贫困家庭、身有残疾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专门指导或搞专场招聘(46.5%),确保落实学费补偿、税收优惠、社保和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44.9%),高校逐步落实创业创新教育的具体举措和休学创业的规定(29.9%),出台更具体的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28.7%)。

对于“最难就业季”说法,61.0%受访者认为关键看自己

李君说,她所在的学校始终坚持向学生宣传“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学生过去15年来一直在埋头读书,对于职场和社会的了解较少,所以应该先给自己一点时间去认识世界、社会和自我。清楚了社会、政府、企业的运行模式,认识了行业的发展前景,再针对自己的情况做选择才不盲目。所以大家不一定要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要求那么高,先就业,给自己机会去了解自己到底喜欢和适合干什么”。

“工作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是什么。”四川大学法医专业的钱锴(化名)毕业已半年,目前在北京一家传媒公司做视频数据分析的工作。在他看来,法医是一个特别细分的专业,五年学制较长,将来要是不从事相关工作的话,会感觉这五年时间花得可惜。但是毕业前在派出所实习了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不喜欢从事法医工作。“‘先就业再择业’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一直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努力,结果也不会差”。

调查显示,对于时下流行的“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67.1%的受访者表示认同,14.1%的受访者不认同,18.8%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宋袁名觉得“先读书再择业”也是不错的选择。“没想好的话,可以继续把学历提高一点。学校的氛围相对轻松,试错成本低,可以有更多时间找到自己以后想做的事。‘先就业再择业’的话,我担心一旦就业会没精力重新择业。隔行如隔山,机会成本太高”。

每年一到求职季,都会有“今年是最难就业季”的说法,对此,61.0%的受访者认为每年情况都差不多,关键看自己;44.9%的受访者认为只要努力做好求职功课,再难也有机会;39.0%的受访者认为求职要找准定位,切忌“眼高手低”;37.3%的受访者认为只要不追求一步到位,就不会太难;23.0%的受访者认为“最难就业季”是媒体炒作,不用太在意;21.9%的受访者认为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早已不是唯一出路;19.5%的受访者认为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才是就业大道;15.6%的受访者认为到增长力强劲的地方去,不愁没有发展机会;9.9%的受访者认为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会利好今年应届毕业生。

宋袁名认为就业的核心问题还是个人能力。“作为学生,更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样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让自己成为走在前列、上游的那批人。只要自己能力强,不怕‘最难就业季’每年都来”。

“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直属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只有70%左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现在才有的,哪怕是在1999年高校扩招之前,毕业生就业也不容易,只是这种难度某种程度上在增加,才有了一年又一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说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指出,从国际上看,我国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和二次就业率都处在中上水平。“比如说,印度的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不到50%,但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70%左右、二次就业率超过90%。有工作意愿的大学生基本在当年年底都能有工作可做。这个数据其实很能说明问题,即我们常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并不是找不到工作的‘难’,而是找到自己心里最理想的工作的‘难’。有些同学相对保守,就业时只考虑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自己特别喜爱的一两个领域,这样找工作的局限性相对较大”。

他建议辩证地看待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它主要表现在上百万大学生对劳动力市场的短时冲击,即毕业季时难,但到了年底时,大学生的就业率就已经比较高。另外,也不是所有大学生都就业难,名牌学校、好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要高得多。真正造成就业难的,主要是一些学校缺少特色专业、课程设置不符合市场需求、学生学习成绩差等”。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用人单位信息、职业规划辅导和实习机会

“目前,学历依然是对应届生就业影响较大的因素,但是毕业生自身的实干能力也不可忽视。”李长安指出,要进一步改善目前的就业环境,不应该“唯文凭论”。“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中,虽然文凭很重要,但从根本来说,就业还是基于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他举例道,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通常都会考量应聘者参与过的实践项目、在团队中能够担当怎样的角色等。

李长安还建议,社会不仅要关注重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应关注一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就业观方面,他建议毕业生在找工作期间,能够打开思路,多尝试新的可能性。

毕业生在求职时最需要哪些帮助?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用人单位信息(57.3%),职业规划辅导(51.8%)和实习机会(50.1%)。其他还有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35.3%)、面试心得(32.2%)、心理咨询(28.1%)、获得专业前景信息(18.8% )、别人推荐(18.4%)。

张丰希望能有一些靠谱的招聘信息平台,“现在有很多招聘网站只是做招聘信息汇总,里面大部分招聘信息质量不高,也不适合应届毕业生”。

“我当时从成都来北京时,最大的顾虑就是住的问题。自己没有固定收入,房租很贵,需要家里接济,心里特别过意不去。”钱锴现在还没转正,拿的是实习工资,每个月2000块钱,刚刚够付房租。“我希望专门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出台毕业后一年或三年内的租房政策,还有提供特定的租房渠道。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能更放心地去找工作”。

李君建议大学生找工作先把大方向想好。“如果有可能还要进一步了解国家对各个行业的政策,这些都会深刻地影响到整个行业,也会影响到毕业生本人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另外,对于现在各种求职骗局,大学生也要提高警惕”。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大学应届毕业生占17.8%,周围有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受访者占82.2%。男性占50.4%,女性占49.6%。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占35.5%,杭州南京等准一线城市的占21.1%,普通二线城市的占29.5%,三四线城市的占13.3%,其他的占0.6%。(在线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崔艳宇)

[责任编辑:马敏]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