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地方

特色小镇须有“产业担当”


来源:青海新闻网-青海日报

当下,特色小镇已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原标题:特色小镇须有“产业担当”

当下,特色小镇已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2016年,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称,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也存在一些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

那么,如何准确把握特色小镇的内涵?此次公布的四部委《意见》给出了四句话——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都戴上特色小镇的“帽子”。

一言以蔽之,有“特”有“色”才为特色小镇。

“色”是特色小镇的基础,即“颜值”,特色小镇不需与目前行政设置的乡镇挂钩,或大或小。特色小镇的建设要与地域特色、人文内涵结合起来,以“小而精”生态美丽建设为目标,从基础建设、卫生整治等多方面进行环境整改,为居民创造干净有序整洁的生活环境,进而全面打造一个有记忆、有文化、有故事、有美景的小镇,来吸引目光,吸引更多的游客以及创业者。

从我省的民和官亭小镇到农垦文化的德令哈柯鲁柯镇,从“拉面小镇”化隆群科再到靠“盐值”发展的茶卡镇,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特色小镇都是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并且具有一定的旅游特色。然而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旅游不能成为唯一的目标,但却是最重要的发展路径。因此,特色小镇建设,要意识到必须满足大众旅游消费需求的重要性,还要避免单一性旅游小镇的开发,要培育、发展综合性旅游小镇,以此避免客源市场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

如此一来,就需要把差异感、新鲜感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前提和方向。唯有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点,才能吸引人,让更多的人流连忘返。在此基础上,政府需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合力布局,引导带动,更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通过对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在产业发展感受到“实惠”从中增收致富。

当然,特色小镇也要有自家的“小镇计划”,依靠当地本身良好的产业基础,选择主攻一项最有基础和优势的特色产业,这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科学选择、合理规划、核心培育,再到集群辐射,最终提升到产业品牌的发展路径。因此,特色小镇要坚持“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促进从小镇资源到小镇产业,小镇产业到小镇经济,小镇经济到小镇发展,最终实现产镇一体、协调发展,为我省特色小镇提供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更为重要的是,在我省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中,不能追求面面俱到的全产业体系,而是聚焦、主攻在某个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上,确保某一特色产业在小镇中的独特及主导地位,围绕其来培育发展完整的产业生态圈,以此激活小镇经济,促进小镇特色的形成。

青海,不遥远也不荒凉,这里有绿水青山,一步一小景一里一大景。在青海,你会看到,水可以是绿色的,也可以是蓝色的,还可以是白色的……如此美景,得益于我省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对我们青海人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不论是政府还是当地群众,务必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要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意识到,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要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好发展的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马敏]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