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地方

济源新时代农民 “田保姆”坐上农机奔小康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这几日连续的阴雨天气,让平常开朗豁达的吕玲玲高兴不起来。她很担心,村外还有400多亩大豆没有收割,阴雨天气若持续下去,今年的大豆收获就令人堪忧了。

吕玲玲(右二)在库棚建设工地(记者郭跃军文/图)

10月14日上午,在梨林镇良庄合力农机合作社内,负责人吕玲玲在办公室内忙碌着。这几日连续的阴雨天气,让平常开朗豁达的她高兴不起来。吕玲玲很担心,村外还有400多亩大豆没有收割,阴雨天气若持续下去,今年的大豆收获就令人堪忧了。

大豆收获不成,但其他工作还要抓紧干。吕玲玲忙完日常合作社的工作后,就急匆匆开车向村外合作社库棚建设工地赶去。村南东西道路旁的一片空地上,一座现代化的仓储库棚主体框架已经完成。吕玲玲说,从当初购买一台小麦收割机跨区作业,到现在拥有一个现代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些年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她和村民们一步步地走过来,探索出了农业机械化代耕、代种、代收、植保等全程农机作业服务的新路子。

田间觅商机,15年前她收获农机作业第一桶金

吕玲玲是合力农机合作社法人代表。合作社位于梨林镇良庄村,2009年注册成立,现有从业人员31人,持证上岗30人。目前,合作社各类机械设施齐全,操作运行规范,经济效益显著,并取得了“河南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玉米机械化收获先进合作社”等荣誉称号。

谈起合作社的发展过程,吕玲玲说:“从小在农村长大,我知道老百姓种地不容易,组建农机合作社,可以为父老乡亲减轻田间劳作的辛苦,同时也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提高土地亩产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2003年,吕玲玲和丈夫赶在麦收前花费8万多元购买了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新机械买回来后,全家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满足本村及周边村收割小麦的同时,他们还跨区到河南邓州以及河北保定一带收割小麦。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忙碌,吕玲玲第一季就赚了3万多元。到了秋季,她和丈夫又投资3万多元购买了两台大型拖拉机。

自当年收获农机作业第一桶金后,吕玲玲对农机作业充满信心,这也为她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十多年时间,吕玲玲抓住各地域收获农作物的时间差,把小麦、玉米跨区作业作为主攻方向,把附近其他农机户组织起来成立跨区作业队,先后到我省的信阳、驻马店等地,以及山西、河北一带进行跨区作业,每年跨区作业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合作社的社员通过跨区作业,每年都赚了不少钱。

合作社引领,探索农机“保姆式”服务

在农机合作社内有,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大型拖拉机、装载机,还有配套机械机耕犁、深松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机、秸秆捡拾打捆机、植保航空飞行器等,各种农业机械一应俱全。

吕玲玲指着敞篷下的深松机说,今年的深松机可真派上了用场,每天都在田里作业,机器配件也因此磨损严重。趁着这几天下雨农闲,社员们把深松机犁铧焊接加固。说话间,吕玲玲拿出手机,打开了一个APP软件。她说,农业机械化还需要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合作社的所有农业机械都安装了手机智能控制终端,现在只要打开手机APP控制软件,就能随时了解到每台机械日常的运行及作业情况。

近年来,合作社不断加大农机化设施投入,逐渐完善基础设施,农机化装备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目前,合作社拥有各种机械68台(套),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13台,玉米联合收割机7台,大型拖拉机13台,小型机械5台,配套机械有机耕犁、深松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机、秸秆捡拾机、植保航空飞行器、打捆机等,总资产达305万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机化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近年来,合力农机合作社配合市农机部门,积极推广农机化新技术应用。无论是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到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是从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到秸秆捡拾打捆技术推广,合作社克服资金短缺等众多因素制约,让农机化新技术在农村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

吕玲玲说:“随着国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合作社会不断适应当前农机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在全力做好‘大田托管’的同时,积极申报承担新机具、新技术项目推广。比如,我们合作社最近购买的秸秆捡拾打捆机就发挥了不小作用,今年预计卖秸秆就能多赚2万多元。”

规模化经营走一条农民和合作社双赢新路子

农机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吕玲玲努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为土地流转大户提供“订单式”服务。合作社统一制定机耕、机收、植保等农机化服务标准,以“订单”形式供农户选择,提前与农户协商签订作业协议。农户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单项或多项组合式服务,并按作业面积支付相应的服务费。合作社还与伊品家庭农场签订常年“托管”协议,开展代耕、代种、代收、植保等全程农机作业服务。规模化经营,成为合力农机合作社服务的主要模式。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合作社创建伊始,就树立“以优质服务取信农户”的服务理念,利用充足的大型机械和先进的技术优势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作业服务。与此同时,随着机械化作业业务的不断拓展,合作社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土地种植大户来签订作业协议,作业的种类从单一的作物收获发展到耕、种、收、植保等系列服务。从2011年开始,合作社应用先进的植保机械,为周边的农户以及土地流转大户提供从药物除草到治虫、防病等半托管形式的农机植保服务。合作社今年的服务面积达到2000亩。

过去,散户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在了选种购种、往返的路程和人工上,而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就省去了这些不必要的成本。吕玲玲和她的农机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农民和合作社双赢的新路子。

济源市农牧局科教科负责人王爱根介绍,2014年至今,济源市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91名,吕玲玲就是其中之一。一批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较年轻化的高素质农民正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主体力量,这为济源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凤凰网河南综合济源网、济源晨报整理)

[责任编辑:魏新沛]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