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杨金安:中信重工的“金牌首席员工”


来源:新华网

连续五年被评为公司“首席员工”,荣膺“金牌首席员工”,在公司“金蓝领”工程中又被评聘为“大工匠”,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冶炼车间50吨电炉班班长杨金安,用30多年的辛勤砥砺,铸造为一名响当当的“金牌工人”。

原标题:【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杨金安:中信重工的“金牌首席员工”

杨金安在车间接受记者采访。

杨金安与记者交流。

连续五年被评为公司“首席员工”,荣膺“金牌首席员工”,在公司“金蓝领”工程中又被评聘为“大工匠”,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冶炼车间50吨电炉班班长杨金安,用30多年的辛勤砥砺,铸造为一名响当当的“金牌工人”。

1984年,杨金安进入洛阳矿山机械厂(中信重工前身),被分配到冶炼车间从事炼钢工作,在炼钢炉前一干就是33年。

抱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干劲,杨金安潜心学习,努力工作,很快成为生产业务骨干,并先后担任50吨平炉炉长、80吨超高功率高阻抗偏心底岀钢电弧炉炉长、50吨高功率高阻抗偏心底岀钢电弧炉炉长。

50吨电炉班是中信重工主要生产班组,担负着炉前钢水冶炼重任,班组有35名炼钢职工。在杨金安的带领下,他所在班组多次被公司评为“优质高产班组”“模范班组”。尤其是在2016年,他所在班组成功冶炼出934炉大型铸锻件钢水,冶炼合格钢水52923.287吨占冶炼车间钢水总量的77.54%。其中125吨以上的大型钢锭达41支。

由于杨金安的出色成绩,中信重工为他成立了“杨金安大工匠工作室”。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他带领创客成员结合冶炼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用创新操作方法攻克难题,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据统计,截止目前,该工作室进行重大攻关课题研究13项,包括《石化加氢用钢冶炼先进操作法》《提高电炉炉体寿命生产实践》《研究初炼炉熔清硫对精炼的影响》《EBT-LF炉-VOD生产不锈钢》《EBT—LF炉生产铸铁件》《钢水氮、铝收得率攻关》《支承辊用钢冶炼操作方法攻关》等,并成功完成推广应用操作法6项,提出创新合理化建议20余项。

其中,《核电用钢冶炼操作方法》《石化加氢用钢冶炼先进操作法》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以《支承辊用钢冶炼操作方法》生产的大型支撑辊则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统计,“杨金安大工匠工作室”的创新和研发,仅2016年就为公司实现经济效益1260多万元。

在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下,节能降耗也成为杨金安和他团队的工作重心。在生产过程中,结合50吨电炉的特点,他们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解决生产难题,降低生产成本。

比如,冶炼石化加氢用钢时,初炼炉在适当温度下采用人工适时加入钼铁合金,这样既大大提高了钼铁的回收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保证冶炼出超低磷钢水。

再如,在冶炼低硫磷钢水时,初炼炉采用渣线两侧铺加石灰,这样既能快速脱磷,又能充分保护电炉炉体渣线,提高了炉体寿命,相应也节约了耐火材料消耗。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据测算,按照杨金安的工作方法,中信重工电炉炉体寿命稳步提高,平均炉龄达到105.3炉次,实现经济效益38多万元;2016年全年节约镍板66吨、钼铁52吨,实现经济效益943多万元。

作为“杨金安大工匠工作室”的带头人,他特别注重对青工的培养,利用创客工作室平台,激励青工学技术、提技能。同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认真做好“传、帮、带”,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冶炼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青工。

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共开展活动185次,参加活动人员2317人次,这使班组整体技能水平大幅提高,也为企业培养了技能过硬的生产骨干,积蓄了后续发展力量。(郭东亮)

[责任编辑:魏金璐]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