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文化

寒门难出贵子VS中产鄙视链:在今天,教育怎么了?


来源:新京报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原标题:寒门难出贵子VS中产鄙视链:在今天,教育怎么了?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这是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段话,此话一出便引发热议。有人说“太耿直”;有人说“第一名才有资格谈论游戏规则”;也有人说他和其他的高考状元相比,似乎更有“胸怀和良心”。无论是哪一种评价,熊轩昂无疑触动了“敏感”地带,将教育与阶层之间的微妙关系一语道破,戳到了时代的痛点。

一个县城的高考。纪录片《高考》(2005)剧照。

早在2011年,一名中学教师在网上发帖称:“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表示成绩好的孩子大多来自家庭条件相对好的家庭,而单靠吃苦,已经不能弥合教育水平的差距,“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

城市中产子女教育的焦虑。电视剧《小别离》(2016)剧照。

从乡村到城市,从低收入家庭到高收入家庭,再到庞大的中产阶层内部,已然形成一道“鄙视链”,牵扯到孩子读的绘本、看的动画、旅游目的地和兴趣班的选择,也涉及早教机构和择校。它关系到形形色色的家庭和个人,关系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未来走向,也关乎教育与人的讨论。

高考录取开始了,公众和媒体的目光再度聚焦于各个省市的第一名,当我们关注他们怎么复习知识点,关注他们是去了清华,还是去了北大时,能否走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条条框框,关注到那些没有享受过“得天独厚”的家庭条件,无论如何努力都做不到“勤能补拙”的群体?以及,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不再有信服力的时代,我们该信什么?

[责任编辑:赵胜男]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