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文化

体坛育新苗 期待走新路


来源:人民网

时至今日,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本单一的体校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很多项目面临着招生难、后继乏人的困境。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改革与转型成为4月19日结

时至今日,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本单一的体校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很多项目面临着招生难、后继乏人的困境。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改革与转型成为4月19日结束的2017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

传统体校需要转型升级

体校要为专业运动队输送苗子,而这种“精英”体育要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重要的还是搞好学生文化素质、职业素质、综合素质的教育。

“文化素质特别是综合素质没有竞争力,学生的出路就有障碍,体校招生就难,导致很多项目后备人才青黄不接。”上海市体育局巡视员郭蓓说。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体校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特别提出了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开展工作。也就是说,文化教学、教师配备、教师培训等该教育部门管的,全部交由教育部门管理,而日常管理、竞赛训练等,则由体育部门负责。

不过经过几年的磨合,“体校自办文化教育”“教育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却依然存在。对于众多体校而言,体教结合的路走得并不轻松,其间需要克服的不仅是“惯性思维”与“路径依赖”,更需要一个全局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保证。

今年的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特别提出:“要下决心把体校的管理体制扭过来,要按照要求由体教两家共管,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体校的功能定位、管办关系、所有制形式和办学资质等,形成权责分明、管理规范的教学训练新机制。”

改革,成为体校未来发展的关键词。郭蓓认为,除了要改变过去封闭、功能单一的模式,体校还需要补足在科研方面的“短板”,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体育主管部门也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要把复合型的科研团队植入到体校之中,同时要有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比如体能教练、队医、科研人员等,要保证他们在绩效、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待遇,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人才选拔需要拓宽渠道

上海的曹燕华乒乓球俱乐部在圈内已是小有名气。这家民办乒乓球学校创立之初只有8名球员,如今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向国家队、上海队输送了多名优秀球员,国家队队员许昕就是从这里走出的乒乓球世界冠军。

不仅如此,这支体制外的队伍也逐步打通了优秀选手的上升通道,探索出一条俱乐部与专业体校相结合的新路径:如今俱乐部与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合作,建立了一二三线队伍,成为上海市乒乓球重要的后备人才梯队。

“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一直积极尝试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郭蓓说。据她介绍,像曹燕华乒乓球俱乐部这样的社会机构,与体制内单位享有同样的经费与政策支持。“体育主管部门要深化改革,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青少年体育。”郭蓓说。

引入竞争机制,增加了浙江省游泳后备人才的厚度,让项目发展充满活力。以杭州市游泳队为例,队伍打破了以往体校一家培养运动员的模式,改由陈经纶体育学校游泳队、杭州市体育发展集团天水游泳健身中心和杭州市体育发展集团大关游泳健身中心游泳队3支队伍组成。3支队伍相当于3家“俱乐部”,独立招生、独立培养、相互竞争,每当要代表杭州队打比赛时,各队运动员要通过公平竞赛,角逐参赛资格。在浙江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唐万里看来,这一调整是在“举国体制”框架内实施管理模式的适度改良,不仅吸取了完全由社会承担的“俱乐部”训练的长处,还能借助“举国体制”的体制优势。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司长刘扶民表示,从现在社会体育发展的速度和现状来看,以前人才培养渠道相对单一的做法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需要把人才选拔的平台搭建得再宽一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更多的人加入。

社会组织需要加强建设

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级各类的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有7000多家,“各类社团、俱乐部在提高孩子的体育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刘扶民说。

然而不可否认,这个数字相比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群体和日益旺盛的运动需求而言,还存在很大缺口。除了数量少外,国内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能力也有待提高,有些带有官方色彩的社团对体育部门的依赖性很强,有的社团则缺乏活力,而民间社团普遍存在缺少专业指导和相关支持等问题。

蔡振华表示,体育部门要从顶层设计层面,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体育部门要尽快制定促进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完善相关服务标准体系,激发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全国性和地方性青少年体育行业协会的建设发展。”

在郭蓓看来,制约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一大因素,就是师资力量匮乏。以往由退役运动员转行做教练的做法并不一定适用于青少年体育。“带着孩子们练体育的教练既需要熟悉项目,又需要了解青少年的特点。”

教练员培训、场地设施、体育器材等多个方面都需要根据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出台新的标准。“很多社区没有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大多也只适合中老年人”,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夏伦好说,“社区体育的发展和规划也应把青少年群体纳入其中,多开展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

[责任编辑:赵胜男]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